小麦倒伏的预防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小麦倒伏的预防

    104679 阅读 2012-07-26 发布时间

     

    倒伏是高产麦田增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一般在抽穗开花前的倒伏,减产20~50%,开花后灌浆期间的倒伏,减产10~20%。目前我省大部麦田正处于中产变高产的阶段,预防倒伏已成为发展小麦生产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1、小麦倒伏的原因
    1.1小麦品种自身抗倒能力差。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倒伏与株高和基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节间越长越易倒伏。品种选择不当,是后期倒伏的隐患。当株高不超过90厘米,前三节节间长度不超过一尺,一般不会发生倒伏现象。
    1.2 种植密度过大。由于播种量过大,群体过大,封垄过早,麦株和分蘖拥挤,透光不良,下层叶片光照不足,光和生产效能低,输入基部节间的光合产物少,茎秆就会软弱。加之茎节伸长时竞相争光而徒长,就易发生倒伏。
    1.3 中前期水肥(主要是氮肥)施用量或时间不当。氮肥过多,叶片肥大遮光,易引起节间徒长,水分充足节间伸长快,节间长,易倒伏。
    1.4 种植基础差,根系发育不好。
    1.5 后期浇水不当,遇上风雨造成倒伏。
    2. 倒伏的预防措施
    2.1 选用抗倒伏品种。一般茎秆粗壮,植株较矮,叶片挺立的品种扛到性能较强。但也有的品种,茎秆随高,但茎秆粗壮或坚韧,也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因此,在引进和选择品种时,要根据麦田肥力和产量水平。高产麦田一般应选用矮秆和抗倒伏力强的品种,中产麦田应避免盲目引进矮秆品种,避免因土壤肥水条件不足而减产。
    2.2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据河北省多年研究和实践,高产麦田的合理群体指标是:在适时播种条件下,基本苗为20万,冬前总茎数为70~90万,春季最高总茎数为100~120万,亩成穗40~45万,不宜超过50万穗。要实现上述丰产型群体结构,要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力强弱和播期早晚,确定基本苗数。
    2.3 科学施肥。为培育健壮的茎秆,高产小麦对磷钾的需求相对较多,应在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控制氮肥,调整氮磷化肥的施用比例。钾肥有抑制节间伸长,加厚茎壁机械组织的作用,缺钾土壤要增施钾肥。
    2.4 对有旺长倒伏征兆的麦田,应采取相应措施,提早防御。
    2.4.1控制肥水:①停水蹲苗。在浇过起身水以后,一定要停水蹲苗,这是防倒伏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一般停水15~20天,甚至一个月。停水时间视麦苗转化情况而定,过旺麦田可等“一节硬、二节停、三节伸”时,即达孕穗期才浇二水。这对一、二节的短、粗、硬有显著效果。②返青后要严格控制氮肥,适当施用一些磷钾促进根系发育。
    2.4.2中耕培土:在起身前进行深中耕,深度为8~10cm,并结合培土,切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生长发育控上促下,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
    2.4.3适当镇压:于起身后期、拔节前期进行,可控制基部节间的神长,使株高降低,重心下移,有利防倒。可视旺长程度压~12次,要注意“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原则。
    2.4.4合理化控:多效唑有抑制节间过长,增加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株高的作用,并使叶片、叶鞘变宽、变短、变厚。喷施多效唑要严格掌握喷药时期、浓度和药液用量,一般四月初喷施,不能超过4月15日,过晚下部节已伸长,防倒效果不大,且易贪青晚熟。用药量666.7m230~40g对水40~50kg为宜,浓度过大会抑制过头。喷药要匀,防苗高矮不齐,避免烈日中午喷药,严格掌握药量,以免烧叶。
    2.5 后期麦田管理应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浇后遇风雨而倒伏;对氮肥施用过量的麦田,要控制灌水,以防贪青晚熟而倒伏。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