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遇干旱高温并伴有大风,从而造成小麦不能正常发育成熟的气象灾害。而干热风危害的主要是时期在5月的中下旬至6月上旬,也就是小麦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尤其是对灌浆中期的危害更大。此时正是小麦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干热风持续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其受害程度也愈深,一般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以上。所以干热风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一、干热风的指标
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2℃,14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2米/秒为轻干热风日;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14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25%,14时风速大于或等于3米/秒为重干热风日。
二、小麦受害症状及后果
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受害后的芒尖干枯、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叶和穗均呈现灰白色,受害严重还可卷曲呈绳状,边缘起小泡,最后变黄或叶片卷缩萎凋,籽粒皮厚腹沟深而干秕,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三、防治措施
1、选中:选用和培育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
2、培育壮苗:播种前,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深耕土壤30cm以上,使根系深扎,增强其抗性。
3、适时早播:促小麦早抽穗,早成熟,躲过干热风。
4、改善农田小气候:及时浇麦黄水,加速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能减轻或消除干热风危害。
5、喷施叶面肥:
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每亩每次喷洒50—100公斤,可以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也可喷洒0.05%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少许粘着剂)1—2次,可有效地防止干热风引起的早衰,可增产10—20%。
灌浆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叶面喷施,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食醋中含有4.5%左右的醋酸)还能够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氨,从而消除氨对小麦的危害。
6、做好防御:在干热风发生季节,时刻关注未来天气情况,连续5天高温无雨,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