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苗期非浸染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蔬菜苗期非浸染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08814 阅读 2012-07-26 发布时间
    非侵染性病害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育苗技术不过关而造成的幼苗不正常生长。苗期常见的非侵染性病害有:
    一、闪苗
    1、发生原因:育苗过程中突然放风,使苗床内空气温度骤然下降,柔嫩的幼苗不能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突然失水造成。
    2、诊断:发生闪苗的植株叶片萎蔫,叶缘干枯,深度闪苗者,叶片呈水渍状,叶绿素被破坏,导致叶色变白,干尖,甚至叶片干裂。
    3、防治方法:蔬菜保护地育苗,苗床通风一定要由小到大,不要在低温的时候放风,若已发生闪苗,要及时回苫保温,使幼苗逐渐恢复生长。
    二、寒根
    1、发生原因:育苗期间,因连阴(雪)天,气温低,不能放风,造成苗床冷湿,当地温低于作物根毛发生的最低温度时,幼苗的根生长停滞。
    2、诊断: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萎蔫,当拔出一株小幼苗时,发现它未发新根,但根也未腐烂。
    3、防治方法:加强苗床管理,避免低温高湿,有条件的可用电热温床育苗,苗床温度控制在18度左右,一般不低于12度。
    三、沤(烂)根
    1、发生原因:由于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或浇水过多而导致幼苗根部腐烂。
    2、诊断:地上部植株矮小,萎蔫,子叶和真叶的叶缘开始枯黄,严重的整个叶片枯焦,拔出一株幼苗,发现其根部变为褐锈色,不发新根和不定根,严重的根部腐烂。
    3、防治方法:沤根始发时,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降低湿度,也可在床面撒一层草木灰,降湿保温,促新根萌发,使幼苗逐渐恢复生长。
    四、烧根
    1、发生原因: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是底肥施入过多而造成的。
    2、诊断:幼苗矮小,叶片暗绿色无光泽,顶叶皱缩,拔出一株幼苗时可见须根短而少,根尖枯黄。
    3、防治方法:若天气好,可采用畦内灌水,加大通风量来挽救。
    五、药害
    1、发生原因:由于使用的激素浓度或施用的化肥浓度超过了要求浓度,或是浓度虽不大,但施药量大,抑制了植株的生长。
    2、诊断:植株的叶片坏死,枯焦。
    3、防治方法:用激素或施用化肥时,严格按照药物的浓度及需求量来操作。
    以上几类非侵染性病害,虽然不是病苗引起的传染病,但能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给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机会。从而并发侵染性病害。因此,防治苗期非侵染性病害,不但有利于幼苗的健状生长,而且可以增强幼苗的抗病性,防止侵染性病害的扩展。从而提高蔬菜的整体产量。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