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梨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307573 阅读 2012-09-29 发布时间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是梨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梨之外,还为害苹果、桃、李、杏、樱桃、山楂、枣、海棠、木瓜和枇杷等,是多食性害虫。其幼虫危害隐蔽,一旦蛀人,药物难以触及,给防治造成一定难度。
    廊坊市处在一个气候分隔带上,从北三县到大城、文安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该害虫在各地发生的时期不一,因此在防治上无统一的关键时期,而盲目用药会导致喷药次数增加和使用浓度加大,不但污染环境,还导致该虫抗药性增加,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与气候因子有关,凡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有利于梨小成虫繁殖,发生程度重;干旱年份,则发生轻。不同年份,梨小食心虫发生的始末期也不一样。
    经多年观察,总结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发现梨小食心虫全年出现5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中旬、5月底~6月上旬、6月底~7月上旬、7月底~8月初和8月底~9月初。前期以4月中旬越冬代峰值高且整齐,第1代和第2代峰值不太明显。这与该虫有转移寄主的危害习性有关。前期梨果小,石细胞多,果实较硬,不适于幼虫蛀食,该虫在其他种类果园危害;后期梨果日渐成熟,果肉松软,易于蛀食,则转到梨上危害,幼虫老熟后在梨园越冬,致使前期越冬代成虫峰值高,而全年以7月底~ 8月初和8月底~9月初峰值较高。
    梨小食心虫在梨果上着卵是从6月底、7月上旬开始,到采收时仍有卵发生。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各代卵的发生高峰期和幼虫初孵期,可用48%乐斯本乳油2000~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甲维盐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
    对梨小食心虫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该虫具有转主危害的习性,所以在建园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桃、李、杏、枇杷混植。农业防治采取的措施有:幼虫脱果前在树干绑草把,诱杀老熟幼虫;果树发芽前刮除老翘皮,集中处理;及时剪除被害梢并烧毁;捡拾落地虫果并深埋。生物防治上采取的措施有:应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利用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和干扰交配 ;利用天敌(赤眼峰、小茧峰);果园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
    随着梨产业的发展,生产上普遍推广应用套袋技术。据多年调查,梨果套袋后梨小食心虫仍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如:2010年,防治效果好的梨园,平均虫果率为2.35% ,而发生严重的的梨园,平均虫果率高达65.4%,应引起足够重视。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 刘晓杰副研究员供稿电话:2273011)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