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月份,我省棉花已进入吐絮收获期,很多农民放松了对棉田的管理,但是棉花收获期的管理直接影响着棉花产量的高低。因此,棉农更应重视该阶段的管理。
该阶段棉花生产管理主要是促早熟,及时收获,控制“三丝”。根据今年气候特点,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摘除烂铃
由于今年连续降水,造成棉田里烂铃、沤铃很多。雨后应及时摘除烂铃、沤铃,并及时进行晾晒,降低烂铃程度,减少产量损失。
去老叶、空枝
由于连续降雨,田间湿度大,郁闭棉田内湿度更大,易于病菌传播。此类棉田内的下部桃铃在这种湿度大的环境下,很容易感染病菌,形成烂铃、沤铃。因此,郁闭棉田要抓紧去除下部老叶及空枝,以利于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烂铃、沤铃,保证棉田产量。
贪青晚熟棉田促吐絮
贪青晚熟棉田秋桃比例大,下霜前不能正常成熟和吐絮,“枯霜”后易形成“水桃”,造成“长势不错、桃不少、产量低”的现象。为了减少“水桃”,增加霜前花产量,可以采用霜前乙烯利催熟的办法。乙烯利催熟要掌握好喷施时间、用量。选在“枯霜”前20天,晴天温度高于20°C时进行,一般上午9时至下午3时进行。亩用40%乙烯利1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施时要均匀,使所有棉铃都着药。另外,也可霜前用拔棉株的工具,把棉花根系拔断,但使其仍立在原处,桃铃自然风干开裂,在地里采摘棉花。催熟促吐絮措施可减少霜后“水桃”,提高秋桃吐絮率,明显增加棉田产量。
科学采摘棉絮
生产实践证明,当棉花吐絮后,倘若不及时采摘容易造成棉絮变黄,品质下降,一般每隔5~7天采摘一次。其次要防秋雨淋洗棉絮,并注意天气变化,每次雨前均要全田采摘一遍。再者,采摘成熟棉絮时,要把僵瓣棉桃、落地棉桃等分开,并做到分摘、分晒、分存,切忌混采混放。
防止三丝的混入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农科所 郜秋华农艺师供稿 电话:22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