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氨化处理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秸秆氨化处理技术

    51322 阅读 2013-01-24 发布时间

     

    应用化学调制法处理秸秆,分解秸秆中难以消化的部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氨化法调制秸秆是实践中应用最多的一种。
    玉米秸秆氨化有许多优点。一是提高粗蛋白含量。氨化一般提高粗蛋白含量4~6%,生物效价提高。例如玉米秸秆氨化前粗蛋白含量为5%,氨化后增加到8.8%。二是提高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处理后秸秆软化,具有糊香味,消化率、蛋白质含量增高,采食量一般提高20~40%。三是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氨化秸秆比未氨化秸秆消化率高10~20%,使秸秆中潜在的营养物质被家畜利用。四是氨具有杀菌作用。氨化处理可杀死秸秆上的虫卵病菌,预防家畜疾病,还可使秸秆中夹杂的草籽丧失发芽力,控制农田杂草繁衍。氨化的缺点是对氨的利用仅50%左右,其余的氨在打开氨化设施后逸入空气,造成环境污染。
    1氨化制剂。秸秆氨化化学制剂种类很多,最常用的为尿素和氨水。
    1.1尿素:用量为风干秸秆的2~5%。先将尿素溶于少量温水中,再将溶液倒入用于调整秸秆含水量的多量水中,然后均匀地喷洒到秸秆上,避免局部尿素含量偏高,造成家畜中毒。
    1.2氨水。氨水用量依浓度变化而不同。例如氨化1000公斤玉米秸秆,若氨水浓度为20%,需氨水150公斤;若氨水浓度为25%,需氨水120公斤。氨水浓度低于17%,不能用于秸秆氨化。
    2、秸秆调制
    2.1秸秆准备。秸秆必须未发霉变质,最好将收获果穗后的秸秆及时氨化处理,以免时间过长霉烂变质,也可根据利用时间确定制作氨化秸秆的时间。一般来说,优质秸秆氨化后可明显提高消化率,增加非蛋白氮含量。
    2.2调节含水量。水分一般以25~35%为宜。含水量过低,水都吸附在秸秆中,没有水分充当氨的载体,氨化效果差。含水量过高,不但因开窖后需延长晾晒时间,而且由于氨浓度降低引起秸秆发霉变质。
    2.3氨化时间。氨化时间应依据气温而定。气温高,氨化所需的时间短;气温低,氨化所需时间长。例如气温在5~10℃氨化需28~56天;气温在10~20℃,氨化需14~28天;气温在20~30℃,氨化需7~14天;若气温高于30℃,则只需要5~7天。
    3、氨化方法
    1、埋置式氨化法,2、堆垛氨化法,3、袋装氨化法(塑料袋长2.5米,宽1.5米。最好选用双层袋),4、炉法氨化
    4、品质检测
    氨化秸秆应在饲喂前进行品质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饲喂家畜。品质检验有5个方面:1、质地。氨化秸秆柔软蓬松,用手紧握没有明显的扎手感。2、颜色。秸秆氨化后的颜色与原色相比都有一定的变化。氨化秸秆为褐色,原色为黄褐色。3、pH值。氨化秸秆偏碱性,pH值8.0左右;未氨化的秸秆偏酸性,pH值5.7左右。4、霉变。一般氨化秸秆不易发霉,因加入的氨具有防霉杀菌的作用。有时氨化设施封口处有局部发霉现象,但内部秸秆仍可用于饲喂家畜。若发现秸秆大部分发霉时,则不能用于作饲料。5、气味。氨化秸秆具有青贮的酸香味,又有刺鼻的氨味。
    5、秸秆饲喂
    氨化设施开封后,经品质检验合格的氨化秸秆,需放氨1~2天,消除氨味后方可饲喂。若温度较低,天气寒冷,通风时间应稍长。每天饲喂的氨化秸秆应在饲喂前1~2天取出放氨,以防放氨后秸秆在短期内饲喂不完而发霉变质。氨化秸秆适用于反刍家畜如牛和羊,一般可占牛、羊日粮的70~80%,对于牛羊增重、维持过冬、提高产羔率及羊羔初生重有良好作用。但在饲喂氨化秸秆时,必须配合使用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添加物,才能获取良好的饲养效果。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