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是我市的乡土树种,经常种植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最近一些年来,人口流动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冬枣等枣树开始在农田种植,并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枣树的种植范围扩大,种质资源扩散加剧,导致枣疯病在廊坊开始广泛的传播,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市的枣产业的发展。例如:在市区周边包括一些生活小区内的孤植枣树开始发病,一部分已经死亡。在农村地带,枣树发病程度不一,但发病范围开始扩大,有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
1. 发病状态
枣疯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枣疯病的发生,一般先在部分枝条和根蘖上表现症状,而后渐次扩展至全树。枣树染病后,花柄加长为正常花的3-6倍,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成浅绿色小叶,小叶叶腋间还抽生细矮小枝,形成枝丛;发育枝一年多次萌发生长,连续抽生细小黄绿的枝叶,形成稠密的枝丛,冬季不易脱落;全树枝干上隐芽大量萌发,抽生黄绿细小的枝丛;树下萌生小叶丛枝状的根蘖。
幼树发病后一般1-2年枯死,大树染病一般3-6年逐渐死亡。
2. 病原及侵染途径
枣疯病病原主要为植物致病菌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在寄主细胞内寄生。
患枣疯病的病树是枣疯病的初侵染来源,在自然界中,除嫁接和分根传染之外,叶蝉传播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经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如果枣园中有枣疯病株,中华拟菱纹叶蝉等几种蝉会以每年10倍的速度传病。即一棵枣疯病一年内会引起10棵枣树发病。一旦叶蝉摄入枣疯病原体,将终身带菌,持续传染许多枣树。叶蝉大量生存在杂草丛中,所以杂草丛生的枣园发生严重。与小麦、玉米间作的水浇地枣园发病率高,因间作小麦、玉米地适于传病昆虫菱纹叶蝉的越冬和繁殖,水浇地徒长枝多,易被侵染。
试验证明,树体汁液磨擦接种、病株的花粉、种子、病园内的土壤、以及病树和健树根系间的自然接触,都不传染枣疯病。
3. 防治技术
(1)及时锯掉病枝,清除病株:对患病树的疯枝及早锯除,既可减少侵染源,又可治愈或延缓发病。将病树连根清除,可在原地补栽健苗。
(2)新发展枣园,一定要选抗病品种,要严格进行检疫,繁殖根蘖时要选无病株,嫁接苗宜选抗病品种作砧木,接穗从无病株上采集。
(3)加强枣园的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提高树体的营养水平,这是防枣疯病的关键措施。消除杂草及野生灌木,减少虫媒滋生场所,搞好全年综合病虫防治,及时喷药,消灭各种害虫及传播途径。
(4)适时选用合理的环状剥皮,可以阻止类菌原体在植物体内的运行,有一定防治效果。
(5)药物治疗:采用河北农业大学研制的具有杀灭病原和补充关键营养双重功效的低毒高效复配药物“祛疯1号”、“祛疯2号”输液治疗效果显著。对发病轻的枣树,用四环素族药物治疗,每年施药2次,第一次于早春树液流动前,在病株主干50-80厘米处,沿干周钻孔3排、或环割,深达木质部,后塞入浸有250倍“法丛灵液400-500毫升的药棉,用塑料布包严,同时修除病枝。第二次于秋季在树液回流根部前(10月份)以同样方法再次施药,对轻病树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