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51324 阅读 2013-04-22 发布时间

     

    1、矮化砧木选择。矮化自根砧苹果一般根系较浅,对肥水要求比较严格,再加之不同矮化砧木的适应区域不同,就显得矮化砧木选择更加重要,务必选择肥水条件较好和无明显环境胁迫的最适区推广。在河北,可选用SH系中矮化作用适中的砧木,如SH6、SH38等矮化砧木。
        2、栽培密度及方式的确定。栽植密度由品种长势、砧木长势及土壤肥力来决定。长势强的品种(富士、乔纳金等)或土质条件较好及平地,采用较大的株行距栽植;长势弱的品种(嘎拉、美国8号、蜜脆等)或土质条件差及坡地,采用较小的株行距栽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栽植密度。一般建议株行距为(1.3~2.0)米×(3.5~4.5)米,每亩74~170株。株、行距的比例为1 : (2~3)为宜,达到宽行密植栽培。
        3、苗木选择。选用3年生矮化中间砧大苗,栽植时期应该延后,有条件的地方苗木可存放在冷库或温度较低的地方,待萌芽后至花期定植。如果选用2年生苗木建园时,苗高应1.5米以上,定干饱满芽处,干径8毫米以上,此类苗可参照3年生苗木管理。
    4、栽植深度。在旱地建园,栽植时中间砧露出地面1/3左右,适度深栽;在水肥条件较好地区,中间砧露出地面1/2左右。另外,生长势旺的品种栽植深度可适当浅些,相反可适度深栽。
    5、架式选择。苹果园可采用篱架栽培,即顺行设立水泥柱,拉四道铁丝,用于固定下部的结果枝下垂,控制其旺长。铁丝架一般高达3.0~3.5米。分别在1、2和3米处各拉一道8~12号钢丝,幼树期也可以在每株树旁栽一个廉价的竹干做立柱,扶直中干。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固定在竹干或架上。在我国沙土地和风大的地区,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篱架栽培。在肥水条件较好地区,也可以采用‘V’字形架式,辅以单干或细纺锤形整形模式。该架式不但可以实现最大效率利用光照资源,还可以适度增加行距,扩大行间作业空间。‘V’字形架式行间一般为4~4.5米,株距0.75米左右,隔株向行间方向拉开,与垂直轴线夹25~30度角。架面整形主要为单干形或细纺锤形。
        6、整形修剪——高纺锤形整形修剪技术。
        (1)定植与第一年整形修剪。如果选用3年生大苗,定植时尽可能少修剪。不定干或轻打头,仅去除直径超过主干干径1/3的大侧枝。如果用2年生的苗木,在1~1.2米饱满芽处定干。由于大苗分支较多,建议栽后树盘(行内)覆膜。萌芽后严格控制侧枝生长势,一般侧枝长度达到25-30cm时进行拉枝,角度90~110度,生长势旺和近中心干上部的角度大些(110度),着生在中心干下部或长势偏弱的枝条角度小些(90度)。确保中心干健壮生长,树高应达到2~2.5米。
        (2)第二年修剪。在中心干分枝不足处进行刻芽或涂抹药剂促发分枝,应疏除因第一年控制不当形成的过粗(粗度大于1/3分枝处干径)分枝。生长季整形修剪同第一年,不留果。使树高达到2.8~3.3米。
        (3)第三年及三年以后修剪。与第二年基本相同,严格控制中心干近枝头部位(上部50cm)留果,尤其是对于部分腋花芽,可以疏花并利用果台枝培养优良分枝。依据有效产量决定下部分枝是否留果。一般产量低于300公斤/亩,建议不留果。
        第四年开始,树高达到3米以上。分枝18~25个,整形基本完成。果树进入初果期,如果树势较弱,春季疏除花芽,推迟结果一年。7~8年生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产量控制在3000~4000公斤/亩
        (4)更新修剪。就高纺锤形树来说,保证果园群体充分受光是生产优质果的关键。随着树龄增长,适时去除主干上部过长的大枝,尽量不回缩,及时疏除顶部竞争枝。为了保证枝条更新,去除主干中下部大枝时应留小桩,促进发出平生的中庸更新枝,培养细长下垂结果枝组。

    (5)加强肥水管理。建园时应尽量施足底肥,进入结果期后,要多施有机肥,有条件地区应推行果园生草制度。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