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黄瓜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64961 阅读 2013-05-30 发布时间

     

    黄瓜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造成大面积死秧,是影响黄瓜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春季黄瓜结果盛期发病,损失严重。
    一、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茎蔓基部和幼嫩节部发病最重。幼苗被害初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部缢缩,后干枯萎蔫;成株发病,先从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病部软化缢缩,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全株枯死。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病叶迅速腐烂。干燥时,病斑发展较慢,边缘为暗绿色,中部淡褐色,常干枯脆裂。叶柄和茎部发病,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导致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先从花蒂部发生,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的病斑,后果实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白色稀疏霉状物。
    二、病原
    称瓜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丝状,无色,多分枝。初生菌丝无隔,老熟菌丝长瘤状节结或不规则球状体,内部充满原生质。孢囊梗直接从菌丝或球状体上长出,平滑、中间偶见单轴分枝,个别形成隔膜。孢子囊顶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卵孢子淡黄色或黄褐色。
    三、发生规律
    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湿度,其次是温度。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37℃,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湿度大小是病害发生的决定因素。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土杂肥中越冬,主要借助流水、灌溉水及雨水溅射而传播,也可借助施肥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助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浸染,病害得以迅速蔓延。如雨季来得早,雨量大,雨天多,该病易流行。浇水过多,土质黏重,不利于根系发育,抗病力降低,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重茬连作,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覆盖地膜阻挡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上,减少侵染机会。采用高畦栽植,避免积水。苗期控制浇水,结瓜后做到见湿见干,发现疫病后,浇水减到最低量。控制病情发展。但进入结瓜盛期要及时供给所需水量。严禁雨前浇水。发现中心病株,拔除深埋。整枝修剪时注意工具的消毒,防止人为加重病情。
    五、土壤处理
    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kg/㎡与适量细土拌撒在苗床上,大棚于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750倍液喷啉地面。
    六、种子处理
    用72.2%霜霉威水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用清水浸种催芽,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也可用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量每50kg种子用药200-400ml,对水1-2L,快速搅拌,使药液拌到种子上,然后摊开晾干后播种。
    六、加强调查
    在发病之前,结合其它病害的防治注意定期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尤其是雨季到来之前要施药预防。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87.5g/l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250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保护地栽培,还可以采用15%百·烯酰烟剂每100空间用药25-40g熏烟,或20%百·霜脲烟剂每100m3用药25g熏烟,或用10%百菌清烟剂每100 m3空间用药45g熏烟。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