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53737 阅读 2013-05-30 发布时间

     

    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植效益,急需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益种植品种。鲜食玉米生育期70~100天,一年可种两茬,每亩可获得500-1000㎏的产量,由于它集色、香、味、营养于一体,深受消费者青睐,种植户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广大农民增收闯出一条新路。
    鲜食玉米在品种选择上,应以抗逆性强,丰产性强,商品性好,以甜玉米和赖氨酸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为主,并做到早、中、晚合理搭配,错期播种,为分期上市创造条件。现就鲜食玉米两茬栽培技术做简要介绍:
    第一茬鲜食玉米的栽培
    1、整地施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35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15公斤,钾肥5公斤,施肥后对地块进行深翻,耙平。
    2、品种选择:要选择生育期短,优质高产的鲜食玉米品种,如石黑糯1号,早糯5号,京科糯2000,白玉早甜糯等,具体的选择品种还要结合当地的水肥条件进行选择。
    3、浸种:播种前要进行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是鲜食玉米一年两茬栽培技术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它的作用:一是防止烂种,春季播种时土壤温度比较低,播种后种子发芽慢,易造成烂种现象,而经过催芽后,玉米种子萌动,生命力旺盛,不易烂种;二是在用种量上比不催芽的种大约节省35%左右;三是早出苗,早成熟,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一般比干籽下地播种的提前5-7天成熟。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放入容器内,加入35-40摄氏度的水,水面要浸过种子,搅拌后剔除漂浮的种子,静置浸种10-12小时,注意浸种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缺氧,降低种子的活力,浸种完毕后种子吸水膨胀,放入培养箱内进行催芽处理,催芽适宜的温度为30摄氏度左右,大约经过24小时,大部分种子就出芽了。
    4、播种覆膜:种子发芽后要及时播种,浸种,催芽,播种三个环节要紧密衔接,不可脱节,采用点播的播种方式,每亩播种量为1.5-2公斤,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穴播两粒种子,覆土2-3厘米,然后覆盖地膜,地膜要紧贴地面铺平,四周用土压实。为了实现鲜食玉米一年两种两收的目标我们播种第一茬时采用覆膜技术。具体播种时间大约在3月25号到4月初,播种期提前15-20天,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是实现一年两季的关键技术,为二茬栽培争取了时间。
    5、苗期管理:玉米苗期指出苗后到拔节期这段时间,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幼苗即可出齐,这个时期要及时抠膜放苗,防止地膜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苗,然后用土将开口处压好,防止水分蒸发。当玉米长到3-5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每亩留苗3300-3500株之间。
    6、拔节期管理:最佳的揭膜时间是在拔节期,也就是鲜食玉米基部伸出第一个节接的时候,操作时要注意将地膜去除干净,尽量不残留碎末,减少污染,防止降低下茬产量。
    7、大喇叭口期管理:当玉米有12-13片叶子展开时即进入玉米大喇叭口期,此时也是第一代玉米螟的高发期,此期可撒施辛硫磷颗粒,一般每亩用50%辛硫磷颗粒250克加细土5公斤,混合均匀后撒入玉米心叶内,每株撒1-2即可起到防治玉米螟的作用。
    8、抽雄扬花期管理:早春栽培的鲜食玉米一般60天左右进入抽雄期,此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时间时期,满足鲜食玉米的养分供应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根据玉米的长势追施一定量的氮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可有效提高授粉质量,为提高千粒重打下基础,施肥后及时浇水,促进肥料的吸收。
    9、灌浆期管理:鲜食玉米花期后2-14天进入灌浆期,此期也是第二代玉米螟的高发期,第二代玉米螟常常钻进茎秆或玉米穗中,危害严重的年份,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有物理防治即用高压汞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生物防治即利用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来防治。
    10、适时采收:鲜食玉米一般以食用鲜果穗为主,所以掌握最佳采收时间尤为重要,一般7月上旬即可采收,采收早了粘性不够,晚了缺乏鲜香甜味。
    第二茬鲜食玉米的栽培
    播种第二茬鲜食玉米在7月10号左右,播后管理同第一茬大致相同,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茬采收后要及时施肥整地,施肥量与第一茬基本相同,整地与秸秆粉碎同时进行,增加土壤有机肥。
    2、品种选择,由于第二茬的病虫害发生几率大大提高,要选择抗病性强,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如中甜2号,甜单10号等。

            3、选择包衣种子,防治地下害虫及真菌病害(黑粉病),每亩用种量2-2.5公斤。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