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攻目标 灌浆期主攻目标是防止植株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保粒增重。
2、生育特点 灌浆期是指从抽雄至成熟这段时间,一般历时50~60天。此期营养器官已构建完成,株高不再增加,叶片全部展出,叶面积系数达最高值。随着雌穗花柱全部吐出,并接受雄穗花粉受精后,随即进入灌浆过程。在整个灌浆过程中,玉米植株还要生产全生育期55%的干物质,其中95%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这些干物质的积累大都用于籽粒的构成。籽粒干重的80%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玉米的乳熟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肥水管理的重心也应集中在这一时期。
3、管理措施 灌浆期管理措施一般有人工辅助授粉、去雄、剪雄及肥水管理等。
人工辅助授粉,包括花粉采集、剪花柱(花柱生长时)等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结实率,减少秃尖。
去雄,是在雄穗刚露出时(未开花传粉前)隔株或隔行去除雄穗。去雄一般可增产8%左右。剪雄是在散粉受精后进行,将全部雄穗剪去,一般可增产5%左右。去雄、剪雄能减少养分消耗,改善光照条件,增强抗倒能力,减少病虫害,提高异交率,增强杂交优势,促进吐丝快、畅,减少不孕小花,提高结实率。
灌浆期肥水管理,应掌握重水轻肥的原则。如前期施肥量不足,可结合浇水或降雨。施入总追肥量的10%~15%(尿素以10kg/667㎡以下为宜)。追肥不宜过多、过晚,以防贪青晚熟。此期玉米植株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40%~50%,特别是抽雄至吐丝阶段,对水分的吸收达到一生中的最高点,再加上正值高温季节,蒸发量也大,要根据降雨量大小,田间土壤水分情况确定灌水与否。当田间持水量低于70%时,要及时浇水。当降雨过大时,要及时排涝。田间持水量最好保持在70%~80%,有利于灌浆过程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