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这段时间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关键时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病虫害的盛发期,因此,抓好以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一喷三防”为重点的小麦中后期管理工作,对确保夏粮丰产至关重要。
一、拔节期肥水。
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拔节期肥水可以推迟到旗叶露尖,甚至推迟到孕穗期,追氮量也要相应减少。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过大、冬前无分蘖的麦田,可在拔节前期进行浇水追肥,追肥数量占春季计划施肥总量的80%左右;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剩余的肥料。对所有落实过第一次肥水的麦田都要进行锄划保墒,提高水肥利用率。
二、开花灌浆水和防倒伏措施。
小麦抽穗开花后是籽粒形成阶段,如果水分不足,会造成籽粒退化或胚乳细胞数目减少,降低粒数和粒重。开花后10天左右即进入灌浆期,此期是养分制造、转运和积累的紧张时期,同时小麦根系也逐渐衰老,适应能力减弱,因此,小麦生长后期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落实好开花灌浆水。
小麦生育后期植株重心上移,容易发生倒伏。有旺长趋势的田块要格外注意预防倒伏,在后期灌水上应特别关注天气预报,避免三级风以上的天气浇水,做到无风抢浇、大风停浇,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以有效防止麦田倒伏。
三、叶面喷肥,提高粒重。
在前中期施肥的基础上,对抽穗到乳熟期叶色转淡,有脱肥趋势的麦田,可以每亩用40~50公斤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可以发挥防脱肥、抗干热风的效果。尤其是在开花以后喷1~2次磷酸二氢钾溶液,对提高粒重的作用非常明显。叶面喷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叶面喷肥可以与喷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结合,做到一喷多效,一喷综防。
四、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拔节以后,随着温度提高,多种病虫害逐步进入多发期。主要有麦蚜、麦红蜘蛛、小麦吸浆虫、锈病、白粉病、叶枯病、赤霉病等。因此应加强监测预报,早备药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降低病虫害损失。
五、确实抓好“一喷三防”。
近几年来“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中后期管理中被普遍采用。即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抗旱剂等混合加水喷雾,能同时实现防治小麦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止倒伏和增加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增收。
一般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8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植物生长调节剂60毫升或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40~50公斤,混匀喷雾,注意一定要喷匀打透提高防效。虫害严重的地块可喷施两次,保障小麦正常灌浆。
六、清除田间杂草,做好去杂去劣。
小麦抽穗后,已不宜再进行化学除草,若麦田杂草较多,应人工拔除,彻底清除杂草,减少争水、争肥、争光,降低来年杂草基数。已结籽杂草,拔除后应彻底焚烧,严禁随意丢弃。尤其是节节麦,一定要在小麦孕穗前进行彻底拔除,以防落籽。繁种麦田要在麦收前搞好去杂去劣、提纯复壮工作,确保种子纯度。
七、适时收获晾晒。
蜡熟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小麦蜡熟只有3~7天, 应及时收获。广大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大风或连阴雨来临前,应抢收抢晒,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