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俗称剑兰,为多年生草本花卉,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因其花期长,花色鲜艳,水养性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世界园艺品种很多,我国就有数百种,生产上常用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花期分,将唐菖蒲分为春花种和夏花种两大类,用作切花生产的多为夏花种,一种是按花型和花色分类。
1.形态特征:唐菖蒲的根有初生根和支撑根两种类型,唐菖蒲的茎有球茎、匍匐茎、花茎三个类型,唐菖蒲的叶有鞘叶、基生叶三种,唐菖蒲的花为顶生蝎尾状聚伞花序,唐菖蒲花后结蒴果,种子约在授粉后40天左右成熟。
2.生育习性:唐菖蒲为喜光性长日照植物,不耐寒冷、酷暑又怕涝。喜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质肥沃土壤。唐菖蒲新球形成后约有2—3个月的休眠期,温度低时易发生盲花,温度高时生长受阻,花色减退,花瓣易灼伤。正常生长开花需要12小时以上的日照和较强的光照条件。
3.花芽分化与开花:唐菖蒲的花芽分化期是在2-3片基生叶形成时开始的,花芽分化与开花和温度、光照、植株营养状态密切相关。
4.种球的选择:唐菖蒲切花栽培的种球质量是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优良种球的要求是球面光滑、匀称、饱满,脐部脐痕小。国产种球周径10-12厘米最为适宜,荷兰原装进口的4-6厘米种球也能产出良好切花。
5.栽种:唐菖蒲多用高畦栽培,栽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栽培密度多为每平方米50个球左右,栽种深度通常为5-8厘米,浇水不宜过多,追肥重点在二叶期、四叶期、和七叶期。二叶期是唐菖蒲的花芽分化期、肥料不足会影响小花数量,四叶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肥料不足对花的发育不利,七叶期是新球开始发育时期,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中后期应增施磷钾肥。
6.病虫害防治:唐菖蒲在栽培过程中会受到蛴螬、地老虎、蓟马、尺韄、螟蛾、叶蝉、蚜虫、线虫、病毒、茎腐病、锈病、灰霉干腐病等多种病虫危害,在病虫害防治上除了对土壤和种球进行消毒外还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药物使用可参考蔬菜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