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一般指从出苗到拔节这段时间。为了使玉米达到高产,在这里还要简单的谈一谈播种的问题。
一、玉米播前准备
1.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地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播种。
2.及时造墒适时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必要条件,水分对发芽十分重要,玉米种子吸收水分达到自身质量的45%~50%时才能发芽。土壤过干,种子吸水不足,土壤湿度过大,氧气不足,均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土壤适宜含水量应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全苗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苗齐、苗健是关键。水分不足,往往造成出苗不齐,从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足墒播种,尤显重要,不仅能保证玉米出苗和苗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农谚有“夏播无早、越早越好”之说,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可延长其生育期,充分利用肥、水和光、热资源,又能错过“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是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麦茬玉米,麦收前浇足“麦黄水”,麦收后整地抢墒播种。来不及整地,也可麦收后贴茬播种,不建议旋耕整地,旋耕容易造成倒伏,玉米出苗后再深中耕灭茬。春白地及腾茬较早的地块,播期一般不要早于6月10日,否则容易感染粗缩病。播种深浅适宜。
3.施足基肥
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
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植株个体小,吸收养分少、吸收强度弱。据相关资料分析,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N:13.05-16.18﹪、P2O5:7.47-8.95、K2O:20.57-28.75。亩产600公斤玉米需N:15.6-16.2公斤,P205:6.0-6.6公斤。K2O:14.4-15公斤。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播种时一般施用含钾比较高的氮磷钾复合肥20-25公斤/亩,或氮肥(尿素)15~2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锌肥1公斤。可保证幼苗稳健生长。
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植株个体小,吸收养分少、吸收强度弱。据相关资料分析,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N:13.05-16.18﹪、P2O5:7.47-8.95、K2O:20.57-28.75。亩产600公斤玉米需N:15.6-16.2公斤,P205:6.0-6.6公斤。K2O:14.4-15公斤。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播种时一般施用含钾比较高的氮磷钾复合肥20-25公斤/亩,或氮肥(尿素)15~2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锌肥1公斤。可保证幼苗稳健生长。
二、播种
1.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具有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机械或人工选粒,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玉米种子的大小要均匀一致。
2.适时足墒播种: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可延长其生育期,充分利用肥、水和光、热资源,又能错过“芽涝”和后期低温影响,是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但春白地和腾茬较早的地块,播期一般不要早于6月10日,否则容易感染粗缩病。麦收前浇足“麦黄水”,麦收后整地抢墒播种。来不及整地,也可麦收后贴茬播种,玉米出苗后再深中耕灭茬。点播、耧播、机播均可,以机播质量最好。播种深浅适宜。一般壤土墒情好的地块,播深以4—5cm为宜。粘土或土壤过湿时,播种宜浅,以3—4cm为好。底墒不足,特别是砂土、砂壤土以及麦田套种播深应增加到6—7cm。播种深浅要求一致,群体整齐度高。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应保持手抓成团、放在腰部落地即散的程度为好。
(未完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