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籽小西瓜的特征特性
属三倍体杂交品种,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果实发育期28-35天,果实圆球形,果皮墨绿有隐条纹,表面有蜡粉,外形独特美观。瓜瓤鲜红色,纤维少,汁多味甜,质细爽口,中心含糖量12-13%,无籽性好,皮厚0.8cm,硬度高,耐贮运。植株生长势和抗病性强,分枝力强,果实整齐度和商品率高。易坐果,单株可坐3-5个,产量高,平均单瓜重2.5-3千克,亩产可达3000千克以上。可在全国各地均可栽培,但以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栽培最适宜。
2、关键栽培技术
2.1浸种破壳:用55℃温水浸泡种子8小时左右,开始浸种时进行搅拌,待自然冷却后,洗净、擦干、人工湿籽破壳。
2.2恒温催芽:无籽西瓜发芽适宜温度为33℃左右恒温,空气湿度不能过饱和,一般用布卷法催芽效果好。具体操作是将破壳种子,用一块白布(最好用棉布)或毛巾浸湿拧干(湿布不淋水为止,不要太湿)单层铺开平放1-2层种子,把布的四边叠起后,从一端开始滚卷成一个外形似花卷馍的“种子布卷”。
2.3温床育苗:催芽24小时,芽长0.5-1厘米就可以播种,穴盘用72孔塑盘或泡沫塑料盘,也可用8厘米×8厘米营养钵。装料时,育苗基质将孔穴3/4为宜并振实。播种深度为1.5-2.2厘米,出苗后,适时进行“摘帽”(去掉未脱落的种壳)。
2.4苗期管理:育苗期间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白天保持床温30-35℃,夜间不低于20℃,湿度保持至床面反白时浇水,最好配800-1000倍液托布津等杀菌剂,这样既可增湿,又起到杀菌的作用。为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可淋施0.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叶面。注意通风透气,子叶张开后要防止高湿条件引起高脚苗出现。同时注意防止猝倒病等苗期病害。
2.5嫁接苗管理:嫁接后的温度和光照很关键,嫁接苗愈合的适宜温度是25℃左右。从嫁接到伤口愈合,第一片真叶展开是嫁接成活的关键时期,约需要3天时间,3天以后苗床日温应维持在28-30℃,夜间为15-18℃。以维持生长的较低温度、不遮阴为宜,否则接口处容易腐烂,死苗。
2.6适时移栽:等苗长到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进行移栽。浇足定根水,用地膜覆盖,可采用小拱棚加地膜即双膜覆盖栽培。定植密度匍匐栽培每亩500株;立架栽培1000株左右。
充分授粉是无籽西瓜坐果的关键,授粉品种应选开花早而长,花粉量大,花粉发芽力强的品种。
2.7加强田间管理:移栽,第一次应交一次充足的缓苗水,直到第一雌花出现前不再浇水。灌水应少次多量,这样可使根系的分布多而广。在倒蔓后引蔓,将每条瓜蔓引向畦的另一边,并排列整齐,不能生叠排在一个位置,以利通风透光,一般双蔓和三蔓整枝。追肥采用腐熟饼肥、尿素、硫酸钾等。特别注意不能偏施氮肥,应以硝态氮肥为宜,比常规无籽西瓜少25-30%。适宜的第一坐瓜节位应为11-13节,在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下应多授粉,不必人工疏瓜。一般在第三朵雌花进行人工授粉产量最高。于每天早上6-9时,用有籽西瓜雄花按1:1-2比例将花粉授到无籽西瓜的雌花柱头上。待西瓜定个后进行翻瓜,每三天翻一次,每次翻动角度不超30°,目的是使瓜面颜色一致。
2.8病虫害防治:应严格实行轮作,减轻病虫害发生的机率。生长期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白粉虱、病毒病和蚜虫等。一般高温潮湿,容易导致炭疽病、蔓枯病、白粉病和霜霉病,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整枝压蔓打杈工作,保持瓜田良好的通风透光性,要注意排湿。发病时用达克宁、世高、福星喷雾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用杀毒矾即达克宁防治霜霉病;防治蔓枯病,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和水按1:1:1的比例调成稀糊状,直接涂抹茎蔓患处;蚜虫、白粉虱危害时,应立即用蚍虫琳、阿克泰喷雾。农药要交替使用,不要长期单喷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