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是重要的经济林坚果树种之一,也是木本油料树种。杂交榛子是既具有平榛的抗寒性和适应性、风味优良的特点,又具有欧洲榛的大果、丰产、出仁率高的特点。
1.品种 按照园地所在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选用已经通过审定或认定的品种。达维、平顶黄、金铃、玉坠、薄壳红、辽榛1号-辽榛6号等。
2.株行距 2-3m×3-4m,每亩栽植55-111株。
3.树形 单干形:保留1个主干,干高40-60cm,在主干上选留三四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枝,侧枝上着生副侧枝和结果母枝,形成矮主干的自然开心形树冠。第1年:苗木定植后定干,定干高度40-60cm,主干应垂直向上。第2年:选留主干上着生不同方位的主枝三四个,对每个主枝进行轻短截(约剪掉枝长的1/3)。第3年:在每个主枝上选留二三个侧枝,轻短截各主枝延长枝。第4年及其后:继续轻短截各主、侧枝的延长枝,树冠基本形成。
少干丛状形:以三四个基生枝做主枝,并斜生伸向不同方向,主枝上着生侧枝,侧枝上着生营养枝和结果母枝。整体形成自然开心树形,树高达到3-4m。第1年:苗木定植后定干,定干高度20cm 左右,以促进基生枝萌发。第2年:选三四个不同方位的基生枝作主枝,并轻短截(剪留枝条的2/3),其余基生枝从基部剪掉。第3年:每个主枝选留二三个侧枝,轻短截选留的主枝延长枝,及时除去萌蘖枝,形成开心形树冠。第4年及其后:继续短截各级主侧枝的延长枝,剪除低于40cm位置的萌生枝及萌蘖,树冠继续扩大。
一般未结果幼树和结果初期的应以扩大树冠为主,对各主侧枝的延长枝进行轻短截,并注意调整开张角度。盛果期树的各主枝延长枝可轻剪,剪掉其长度的1/3或1/2,促进发枝。树冠内膛小枝、细弱枝、病虫枝、下垂枝需剪掉;其余短枝一律不剪,留做结果母枝。
榛园除蘖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之一,通常每年需剪除萌蘖枝2-3次。
4.施肥 秋施基肥从秋季果实采集后至土壤结冻前施入有机肥料,以粪肥、堆肥、绿肥、人粪尿为主。一般二三年生树,株施粪肥7-10kg,四五年生株施30-40kg,六七年生株施有机肥50-60kg,以后随树龄和产量的增加可适当多施。
榛树一般追肥2次,第1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次为7月上中旬,对果实生长发育、花芽分化、枝条充实极为重要。追肥,幼龄榛园每亩需纯氮4kg、纯磷8kg、纯钾8kg;盛果初期榛园每亩施纯氮10kg,纯磷20kg,施纯钾20kg。
5.灌排水 新定植的苗木,必须及时灌水。栽培园的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一般在生长前期灌水2次,第1次于发芽期,第2次5月中下旬(即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旺盛期)。7月进入雨季后要注意排水,保证树盘内不能积水。
6.病虫害防治 榛园病害很轻微,虫害也较少。主要虫害是食叶害虫,主要病害为白粉病。榛树的病虫害防治比较容易,栽培榛园每年喷药1-3次。
7.采收 榛果成熟的标志是果苞和果顶的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而且果苞基部出现一圈黄褐色,俗称“黄绕”。此时果苞内的坚果用手一触即可脱苞,即为适宜采收期。将采下的带果苞果实堆置起来,厚度为40-50cm,上面覆盖草苫或其他覆盖物,使果苞发酵一二天。发酵后将带苞榛子放置于堆果场上晾晒,然后用木棒敲击,坚果脱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