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候
1.1 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指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都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其实质是太阳辐射随时空的变化对温度、大气、水分的影响造成的。
1.2 气候、天气与物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阴晴、风雨等的变化,而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区分二者的不同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次,针对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天气对人的影响要比气候对人的影响更难以控制。
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主要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认识自然现象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2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春小麦与冬小麦种植分布;
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影响农作方式,如:旱地耕作、水田耕作,播种、管理及收获的方式与时间等;
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如:风调雨顺则收成较高,适宜的光、温和水份条件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2.1 节气变化和农事活动
气候当中与农事活动联系最紧密的是节气。二十四节气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经验。
立春:时至立春,白天长了,气温上升,日照和降水也趋于增多。但天气变化仍然无常,防寒防冻还是必要的,农事活动也相应的开始了。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雨水: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而且表示雨量的增多。在农事上,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
惊蛰: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其实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回升到一定程度的地温。惊蛰时节,气温、地温都上升的较快,地上的草木生长得也快,正所谓“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惊蛰时节,地气化通,正是春耕大忙的时候,这时小麦可以浇返青水了。
春分:春分又称为“日夜分”,谚语讲,“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时,太阳的光线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到了春分,雨水开始明显增多,平均气温已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温度,进入气候学上所讲的春季。春分后,进入早稻的播种时期,越冬作物也进入春季的生长阶段,农事活动进入春季管理阶段。
清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清明即天气晴朗,草木繁荣茂盛的意思。此时,我国北部日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农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闲”、“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谷雨:谷雨是“雨水生百谷”的意思。谷雨时节的雨量明显增多,气温回升很快。谚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随雨水的增加,农业生产已进入繁忙时期,因此要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莫误时节。
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季,但在气候上,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在22度以上才表示夏季的开始。立夏以后,正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这时,天气的变化多且复杂。立夏后,雨水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
小满:小满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春种作物正值生长的旺盛期。田间的肥水管理十分重要,必须加强农田管理。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新熟,蜓立荷角,作物旺盛,欣欣向荣”。
芒种:到了芒种时节,许多农作物到了栽种的时候。农谚云,“芒种忙忙种”。芒种后,雨水也相应增多,暴雨的机率较大,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也很重要。
夏至: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是按我国古老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我国各地这段时间的气温最高。夏至后的天气局地对流强,降雨范围小,素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小暑: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大暑小暑,灌死老鼠。”是说这段时间雨量很大,暴雨最多,常与大风相伴,有时还有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这段是防洪的紧张时期。
大暑:大暑和小暑就是“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我国许多地区有“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的农谚。大暑的气温高本是正常的气候现象,但过高的气温,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反而受到抑制,因此要注意防高温,促进作物生长。
立秋:立秋就是秋季开始。但是,由于各地的纬度、海拔高度不一样,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天同时进入秋季。其实,立秋时多数地区还没有入秋,仍然处于炎热之中。在我地素有“秋老虎”的说法。立秋后,晚稻已拔节孕穗,田间管理丝毫不能放松。
处暑:“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要结束了。我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这时节,从西北利亚来的冷空气侵入南方的次数开始增多。处暑后,绵绵秋雨有时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农事。
白露:露是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实际上是天气已经转凉的象征。农谚“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是说白露这一天,天气的晴雨对后期的天气影响很大。虽然白露这天的天气不能作为天气预报,但一般白露前后确实有一段连阴雨天气。从农事而言,白露的气候特点应充分被认识,并且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少或避免秋雨的危害。
秋分: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在天文学上,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谚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水,气温也一次次下降。秋分以后,日降水量也不是很大,暴雨和大雨的机会非常小,但降水的日数却也增多起来。农谚说得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秋分时节,本地气温仍较高,一些地方秋分种麦,年前容易长成旺苗,有越冬冻害的危险,所谓“小麦年无二旺”是说小麦生长周期内只有一次旺盛期,年前生长过旺,年后生长就不会很好。所以,这个时期应注意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掌握好适宜的播期,可及时利用降水抢种冬小麦,也可根据温度的实际情况适宜晚播冬小麦。
寒露:表示“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寒露时节,我国北方各地的气温不断下降。农谚说,“寒露胡豆霜降麦,立冬菜子绵不得”。农事活动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因地制宜,抢收抢作。
霜降:霜降节气即开始降霜的意思。有时,人们容易把霜冻和霜混为一谈,然而,霜冻和霜却不是一回事。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的现象,是生物现象。不同作物对低温忍耐程度不同,形成冻害的温度也不同;而形成的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度以下,并且在贴地层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是一种物理现象。霜和霜冻不一定同时发生。一般甘薯遇霜叶子会死亡变黑,应抓紧收获。
立冬:“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在气候上,真正冬季的开始,不是以“立冬”这天作为开始日,而是以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
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开始时间和程度。雪是云内温度低于0度时,水汽凝结在云中的微小冰晶上,增长为雪晶降落下来的。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度,雪花在降落过程中,就会融化为雨滴。所以,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前后,一般在黄河流域会出现初雪。在本地,大的降雪比较少见。但由于冷空气南下的机会多,防寒防冰还是要注意。
大雪:“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农谚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雪铺盖在地上,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虫子,以及带来色水分对农业生产有益。
冬至: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季节,古代称“日短”、“日短至”。这天的白天在一年中是最短的,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线的北移,白天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民间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小寒:寒就是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虽说是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是全年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有时一场大雪冰封,使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大寒: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要继续做好农作物的防寒工作,也必须注意牲畜的安全过冬。本地大寒节气降水相对较少,气候也比较干燥,加之人们取暖,加之年节的爆竹燃放,很容易酿成火灾,要特别注意防火。
2.2 与气候、候应、物候等相关的农谚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清明要晴,谷雨要淋;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立夏不下,桑老麦罢;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桃花开杏花落,种上玉米没有错;枣发芽种棉花;立夏麦呲牙;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秋闻蝉叫,晚秋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