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严重退化,栽培技术缺乏规范
油莎豆种子质量决定油莎豆的产量和品质,目前还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引进的老品种,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亩产仅300千克,油脂含量低于25%。遗传种质资源更是极度匮乏,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技术,专业认定的品种少。缺乏专门针对食品行业、轻工业和生态治理方面的专用品种。
2.机械化收获装备少
油莎豆块茎生长在地下,颗粒较小,叶、根、豆、土分离困难,油莎豆高淀粉高糖高水分,极易腐败霉烂,收获后还需要及时清洗、分选、干燥、仓储。油莎豆难收获、收获期短已经是共识,油莎豆大面积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没有专门的收获机械,人工收获成本过高。
3.加工技术装备不足
油莎豆形态不规则、种皮坚厚粗糙,清洗去皮效率低、损失高。油脂提炼工程化技术与装备无直接经验可借鉴,产业化压榨及浸出制油关键技术装备需重点研发。油莎豆制糖与制粉、饲料利用等产业链延伸的附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装备亟须研发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