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防除一定要治小治早,坚持“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的原则;中后期人工或机械处理残余杂草;播前或收获后深翻土壤,压低杂草基数,进行综合防治。
(1)播后苗前封闭处理
封闭处理除草效果受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影响较大,建议播前秸秆离田或灭茬、造墒播种。播后苗前封闭处理所有施药方案大豆玉米均不需要隔离。
春播种植封闭处理推荐三种施药方案:一是使用82%乙·嗪·滴辛酯乳油150毫升/亩,二是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制剂用量100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5克/亩,三是900克/升乙草胺乳油120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5克/亩。药液量30—50升/亩。施药须在播后2—3天内完成。
夏播种植推荐两种施药方案:一是200克/升草铵膦水剂300毫升/亩+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5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克/亩,二是200克/升草铵膦水剂300毫升/亩+900克/升乙草胺乳油100毫升/亩+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4克/亩。两种施药方案的药液量,一般为45—60升/亩,施药须在播后2天内完成。施药一般选择下午或傍晚无风天气进行,喷药时喷头离地高度不超过30厘米,防止药液漂移,影响到邻地作物。
(2)苗后茎叶处理
没有进行封闭处理或封闭处理效果不理想的地块,在大豆3—5复叶、玉米3—5叶期,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茎叶处理用药量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药液量30—50升/亩。为避免产生药害,施药应选在下午或傍晚无风天气进行,同时还要在药械上加装防风罩、物理隔帘等,喷药时喷头离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 一般喷头距大豆、玉米植株顶部5—30厘米,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不要过度左右摇摆。
方案一:防治阔叶杂草可以使用480克/升灭草松水剂200毫升/亩,全田喷雾,不需物理隔离。
方案二:防治禾本科杂草需要使用物理隔帘将大豆、玉米隔开施药。玉米田使用40克/升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30%苯唑草酮悬浮剂5毫升/亩,其中,烟嘧磺隆对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小;大豆田使用12.5%烯禾啶乳油80—100毫升/亩、240克/升烯草酮乳油40毫升/亩、10%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其中,烯禾啶对玉米的影响相对较小。
方案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严重的地块,施药时需要使用物理隔帘分开大豆玉米带施药,玉米带使用25%烟嘧·硝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毫升/亩,或28%氯吡·硝·烟嘧可分散油悬浮剂80毫升/亩,或20%烟嘧·辛酰溴可分散油悬浮剂100毫升/亩;大豆带使用31.5%氟胺·烯禾啶乳油80毫升/亩,或15%精喹·氟磺胺微乳剂100毫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