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以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和迅速康复等为特征。
病原
流感病毒为正黏病毒科成员,已发现有16个H亚类与9个N亚类,可组合构成许多亚型且各亚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力。猪流感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强大,冻干可保存数年,但对热比较敏感。该病毒对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流行病学
病猪和康复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病痊愈猪可带毒6-8周,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鼻液或咽喉、气管、支气管分泌液以及肺和肺淋巴结内,发病前后鼻腔分泌物中含病毒最多,传染性最强。
该病发病率很高,呈暴发流行现象,但病死率很低,大多是一过型,但是与其他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时则可引起较高的致死率。猪流感病毒常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肺疫和猪链球菌等病原继发或混合感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暴发于天气多变的晚秋、寒冷的冬季和早春,特别是大风降温之后或持续高温骤降暴雨之后。
主要症状
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甚至停止采食,精神不振,常卧地不起,捕捉时发出尖叫。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夹杂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流清亮或浓稠鼻涕,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潮红。粪便干燥,小便呈黄色。肌肉和关节表现有痛感,触摸时敏感。病程较短,如无并发症,多数病猪可在发病后6-7天康复。
防治措施
1.预防
(1)综合性措施。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给猪群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如避风、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尽可能减少对猪群的任何应激。
(2)免疫预防。在猪流感流行地区和季节,应用猪流感灭活疫苗对 10周龄的猪群进行首次接种,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可产生3月的免疫力。但在自然界,流感病毒的亚型众多且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或交叉免疫力很小,仅靠少数亚型的疫苗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条件许可时应分离当地流行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