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设施草莓陆续上市,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管理,确保草莓能够结出高质量且高产的果实。
1.疏花疏果,控制果量
一般第一批花序上第3、4级枝梗上的花,常常形成无效果实,在开花前必须对部分花蕾进行疏除,且疏花疏果的时间越早,以便节省营养。通常第一茬果留3~6个为宜,第二、三批花序可适当多留些果。在草莓幼果期,适当摘除过多的花、果,大概每个花序留果6~8个,待草莓稍长大,就可以摘除畸形果、弱果,使养分集中供应给健壮的花果,从而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和商品性。
2.调控温湿度
现蕾期:白天保持 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晚上6~8℃;采收期:白天20~23℃,晚上5~7℃。蕾期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湿度过大过小均会影响授粉质量,进而影响草莓的开花结果和草莓品质。要根据市场情况,通过控制设施内温度,调节果实成熟期,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3.水肥管理
当土壤表面2~3cm处干燥时,即可进行浇水。此时,草莓正处于需水高峰期,适时补充水分能促进花芽分化、花朵开放及果实膨大。浇水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草莓成熟期,要适当控制浇水量,以增加甜度。草莓一方面成熟,另一方面幼果继续膨大,所以也需要及时追肥。每亩随水冲施高钾型复合水溶肥5~10kg,叶面喷施3‰磷酸二氢钾。第1花序果实采收后,每亩追施氮磷钾平衡水溶肥5~10kg。
4.植株整理
草莓分孽能力强,生长期容易从根基部位萌孽,造成地表通风不良,引发果实及叶片感染病害。因此,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及时剪除无效花枝、抽生出来较早的匍匐茎,摘除老叶、黄叶、病叶和果实采收后留下的花序梗。结果期每个植株应保留10~15片功能叶。需要注意的是,在草莓幼果期尽量不摘叶,否则会造成伤口,削弱植株长势,减少光合作用面积,而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
5.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特别是在浇水施肥后,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6.适时采收
草莓果实成熟后应及时采收,避免过熟导致品质下降。采收时应轻拿轻放,每1~2d采收1次,并且每次都要将成熟适宜的果实一次性采净。避免机械损伤,同时做好分级包装工作,以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