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为百合科葱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在国际上属于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其营养价值较高,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丙烯等特殊性物质,因其特有的香辛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韭菜以绿叶、假茎、韭薹作为可食用部分,经常食用有润肠通便、疏肝理气的功效,其种籽经常入药,可以预防三高,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防癌作用。
韭菜在我国种植比较广泛,1980年以前,以各地的农家韭菜品种小面积种植为主,农家品种常年种植产量低、品质差、品种退化和混杂现象严重,因此韭菜商品化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与之相应的规模化种植很少,致使韭菜商品化种植发展缓慢。1976年河南平顶山开始开展韭菜育种研究,1981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人工培育的韭菜新品种“791”,1981年在全国首次发现韭菜雄性不育株,经过转育、筛选、培育出优良的韭菜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1993年,育成了我国第一个韭菜一代杂交种赛松。随着韭菜新品种的出现,韭菜产量及商品性的增强,韭菜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各地对韭菜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对韭菜新品种的研究单位也相继增多,目前为止,以河南平顶山,河北廊坊农科院、北京海淀、辽宁风沙改良研究所以及山东丰沛等地对韭菜新品种展开了研究。相对国外,现在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对韭菜进行研究,国外对韭菜的研究起步更晚。因此,现在对韭菜品种的研究形成了世界韭菜看中国,中国韭菜看河南的世界格局。廊坊农科院起步于2001年,2006年发现了不育株,进而培育成了不育系。于2010年育成了“廊韭6号”和“廊韭9号”两个韭菜品种,两个韭菜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填补了河北省韭菜新品种的空白。至今为止培育了4个韭菜品种,发明了人为创制雄性不育株的方法并获得了发明专利。创新了一种种植模式,并集成了该模式下的一种种植技术。单次种植两类产品多茬收获模式。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产品价格综合考量,目标性调控产品类别,并获得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件。
据2021年统计:廊坊市韭菜种植总面积3.836万亩,总产量15.44万吨。其中:香河县韭菜种植面积2万亩,永清县韭菜种植面积0.2万亩,固安县韭菜种植面积0.6万亩,霸州市韭菜种植面积0.65万亩,其他各县市区面积较小。近年来,韭菜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特别是一年生养根的盆栽韭菜更是大面积增长,盆栽韭菜的生产以永清、霸州为主,固安、香河盆栽韭菜开始起步。目前廊坊市农科院的韭菜新品种“棚选18号”,无论是在香河韭菜核心种植区露地种植还是在石家庄的棚室栽培以及霸州、永清等地的盆栽韭菜应用表现都非常优秀,获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