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马铃薯早春栽培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方式,与棚栽黄瓜、番茄比较,省工、省时、投资少、易管理,亩产量可达2500千克以上,市场价格看好,效益十分可观,还为大棚提供了理想的换茬作物,已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实用新技术之一。
一、选择良种
优良的马铃薯品种是大棚马铃薯栽培获得高产的基础。以高产、早熟、植株分枝少、株型直立、结薯集中、商品率高的脱毒种薯为佳,早大白、黄麻子、克新4号、克新13号、东农303、中薯1号等都是比较适宜的早熟品种。
二、施足施肥
马铃薯需肥量大,生育期短,为满足其生长需要,生产上施肥以底施为主,一般不追肥。随整地每亩施足优质、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5公斤,磷酸钾15~20公斤。也可施用马铃薯专用肥30公斤。
三、种薯处理
为使土豆出苗快,出苗齐及早解除土豆休眠期,播种前20~30天,需进行播前处理。
1.种薯切块:切块应尽量带顶部芽眼,使出芽整齐。每个薯块至少有两个芽眼,重25克左右。切块前,切刀用75%的酒精消毒。切块后薯块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分钟,如切到病薯,应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切刀,然后再切,以防交叉感染。
2.暖种催芽:待薯块切口晾干愈合后,置于20℃潮湿条件下催芽。切块如果不进行催芽,可用每斤0.5毫克的赤霉素浸种10分钟。
四、科学播种
当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回升到5~7℃即可播种。采用高垄播种,增加透气。每垄种双行,行距45厘米,株距20~22厘米,每亩保苗4500株以上。播后覆膜,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早出苗。
五、田间管理
为保证马铃薯幼苗生长健壮,在幼苗拱土顶膜时扎眼放苗,同时将孔用湿土盖严,以防漏风降低垄体的温度,影响幼苗生长。
幼苗期、发棵期,根据墒情适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开花、薯块膨大期及时浇水,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一次水量不宜过大,以沟深2/3为准,切忌不宜大水漫灌过垄面,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产量。
马铃薯发棵阶段以通风降温为主,以保证棚内地温保持在16~18℃,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要进行适当的通风降温。当植株现蕾时揭膜、覆土。整个生长时间的管理以植株生长每天不超过1厘米为宜。
六、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尤其是晚疫病的防治,浇水前及时喷药进行预防。一旦田间发现首发病株,立即摘掉病叶或拔除病株,同时要立即喷施药剂。可用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克露等药剂7天喷药1次防治晚疫病,喷2~3次。不同的药剂应交替喷施,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蚜虫能够传播病毒,导致马铃薯种性退化,可喷施吡虫啉等及时防治
七、适时收获
一般当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块茎停止膨大时采收。但马铃薯的收获期有很大的伸缩性,除了应考虑成熟度,还应根据市场价值、天气、下茬作物情况等多种因素而定。收获时一定要轻拿轻放,采用竹筐或纸箱装运,以免掉皮破损,影响商品性。收获的马铃薯要及时覆盖,防止阳光照射,使马铃薯青头。更要避免阳光暴晒、雨淋,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