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株调整的作用
植株调整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促进或抑制某一器官的生长,使植株发育协调;改变发育进程,促进植株器官形成与肥大;促进植株器官的新陈代谢,使其获得优质、丰产;改变植株对自然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机械伤害和病虫发生。
二、植株调整方法
1.整枝、打杈、摘心:目的是使每一植株形成最适的结果枝数和分布状态,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其早开雌花。以保证在一定生长期内收获较多的优质果实。
2.支架、绑蔓:使植株叶片由平面分布改为立体分布,可大大增加叶面积指数,以便充分利用光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有利于加大栽植密度,减少病虫为害,显著提高产量。
3.摘叶、束叶;将植株下部同化作用能力微弱的老叶、黄叶、病叶摘除,有利于植株下部通风透光,降低株丛间的空气湿度,减轻病害,促进植株良好发育。
4.疏花疏果和保花保果:
(1)疏花疏果:在果菜类蔬菜采种或以较大型果实为产品的蔬菜栽培中,有选择地将植株上的花或果实摘除一部分,靠集中营养,促进留存的果实肥大,改善品质来增加效益,提高单果质量,种子充实。但要注意选留最佳结果部位和发育良好的幼果;对于以营养器官为产品的蔬菜,应及早除去花器,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产品器官形成,如马铃薯、大蒜等。
(2)保花保果:对于设施栽培中易落花落果的蔬菜,如番茄、菜豆等,宜采取保花保果的措施,以提高坐果率。
5.压蔓、茎下落盘蔓:
(1)压蔓;一般指瓜类作物,为爬地栽培。随着瓜蔓的生长,每隔一定节位按一定方向用土团将瓜蔓压住(或挖一浅沟将瓜蔓埋入),使茎叶均匀分布,有利于叶片保持良好的受光姿态,以促进不定根的发生,增加吸收能力,同时防止由于风害而造成的"翻蔓"。
(2)盘蔓:设施内为减少架竿遮荫,多采用吊蔓栽培。对于黄瓜、番茄、菜豆等无限生长型蔬菜,茎蔓长度可达3m以上,为保证茎蔓有充分的空间生长和便于管理,可根据果实采收情况随时将茎蔓下落,盘绕于畦面上,使植株生长点始终保持适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