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在种植管理不到位或前期购买的种苗存在质量问题,苗子长势偏弱不整齐,虽进行了补种,但地表温度偏低,会造成第一茬花畸形较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少量多次冲施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提苗,同时配合含腐殖酸、氨基酸类的水溶肥、鱼蛋白或者矿源黄腐酸钾,养好根系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培养壮苗。摘去畸形的花序,减少营养损耗。二是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以及氨基酸类肥料,调节草莓植株内营养代谢,增加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三是注重温度管理。适当晚开风口,棚内设置二层膜。现蕾前设施内白天温度适当提高到28~30℃,夜间温度12~15℃。花期:白天保持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晚上6~8℃;采收期:白天20~23℃,晚上5~7℃。
其次,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特别是在浇水施肥后,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
最后,叶片过少会使光合积累的营养物质也少,根系很容易出现早衰,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大减弱,不要过度摘叶,叶片保留数量根据植株和叶片的长势进行确定,只要植株长势正常,叶片机能健全,满足通风透光的条件,可多留几片。但病叶、枯叶要及时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