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育苗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甘薯育苗技术

    特色作物研究所 41 阅读 2025-07-04 发布时间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育苗技术是甘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育苗方法不仅能提高薯苗的质量,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一、种薯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是育苗成功的第一步。应选用通过国家(省)审(鉴、认)定或国家登记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本地种植的甘薯品种。种薯应具有本品种标准性状,无伤口、未受生理性伤害、不携带病虫害,薯块大小均匀,重量在0.15~0.25公斤之间。优先选择具有品种典型特征、薯皮颜色正常且无冷、冻、涝、伤的健康种薯。

    二、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靠近水源、管理方便、无病虫害、无污染的地块。多年用固定苗床使用前应严格消毒灭菌,更新床土。育苗前结合整地施基肥培肥床土,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复合肥(15-15-1550100公斤,并施用甲基硫菌灵、辛硫磷等,深翻、旋耕、耙平,混匀床土。根据地势开挖苗床,一般苗床宽1.21.5米,深以排种覆土后略低于过道为宜,两个苗床之间走道3060厘米。

    三、排种与覆膜

    根据当地气温、是否具备加温设施、种植时间等情况确定排种时间,一般在3月上中旬。排种前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浸种灭菌1015分钟,防止薯块带菌。排种时应保持种薯头尾方向一致,首尾相接,间距12厘米。排种密度可根据不同品种出苗等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每平方米排种量2025公斤,将大小薯分开,做到上齐下不齐。排种后用土填满种薯间隙,浇透水,覆土35厘米,施用异丙草胺等苗前除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苗床覆膜,北方薯区可采用“小拱棚+地膜”“大棚+小拱棚+地膜”等,西南薯区可采用露地薄膜育苗、设施育苗等。

    四、苗床管理

    1. 温度管理:排种后使苗床温度上升到32-35℃,保持34天,后降至2932℃;出苗后及时揭地膜避免烧苗,并逐渐通风降温,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

    2. 湿度管理:保持土壤适度湿润,排种后盖土前要浇透水,采苗24小时后浇水。高温期水不缺,低温炼苗时水不多。

    3. 通风管理:定期检查苗床,发现病毒病、黑斑病等病株连同种薯一起拔除销毁,周围杀菌处理。幼苗全部出齐,新叶开始展开以后,选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3时适当打开薄膜通风。采苗前34天,采取白天晾晒、晚上盖,达到通风、晾晒炼苗的目的。

    4. 追肥管理:每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1次肥,时间以采苗后24小时为宜。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每10平方米追施尿素一般不超过0.25公斤,追肥后立即浇水。

    五、病虫害防治

    甘薯苗期容易感染的病害主要以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为主。虫害主要以蚜虫、烟粉虱和红蜘蛛为主。优先采用绿色、环保方式控制病虫,如杀虫灯、粘虫板诱杀和释放天敌等措施。化学防治一般选择齐苗后晴好天气,采用高效低度广谱低残留药剂每10天左右喷施一次。

    六、适时采苗

    薯苗长至2530厘米时,及时采苗。采用高剪苗方式,即基部保留12个叶片,在离床土表面5厘米左右处剪苗,减少病害感染传播,且利于下茬苗快发,增加采苗量。采苗当天不浇水,第二天结合浇水,每平方米苗床可施用尿素3050克,或喷施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等,促进树苗快速生长。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