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优良品种
• 品种特性: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市场需求,选择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且蛋白质含量高、加工品质好的审定的冬小麦品种。
• 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避免使用陈旧或劣质种子。
2. 科学栽培管理
•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合适的播种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20公斤,确保小麦生长空间充足,通风透光良好。
• 施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倒伏和病虫害加重。
• 土壤管理:深耕细耙,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发育。
3.灌溉技术优化
• 高低畦种植:可采用高低畦种植模式,低畦用于灌溉,高畦作为畦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氮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高低畦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 精准灌溉:可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冬小麦的水分状况,确定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4.病虫害防治
• 预防为主:通过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绿色防控: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使用诱虫灯等。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
5.收获与储存
• 适期收获:在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此时小麦干物质积累最多,品质最佳。
• 科学储存:收获后及时晾晒,使小麦水分含量降至安全储存标准。储存时注意通风、防潮、防虫,确保小麦品质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