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蛾科,全世界均有分布,在中国除西藏外的其他各地均有分布。梨小食心虫危害苹果、桃、梨、杏、李、枣等多种果树,发生严重时给果树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危害症状
幼虫从梨萼、梗洼处蛀入,直达果心,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俗称“黑膏药”。初孵幼虫白色,体长约1.5mm。头和前胸背板褐色。老熟幼虫桃红色,体长10-14mm,头褐色,前胸背板黄白色。成虫为小型蛾,体长4.6-6.0mm,翅展10.6-15mm,体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前缘有10组白色斜纹,翅中央有一小白点,后翅浅茶褐色,腹部灰褐色。
2.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4-5代。第1代、第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第3代、第4代幼虫主要危害梨果。无论发生几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枝干裂皮缝隙、树洞和主干根颈周围的土中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季4月至5中旬开始化蛹,直到6月中旬。梨小食心虫在白天和夜间均可羽化,但以上午羽化较多。羽化后的成虫多静伏于隐蔽处,昼伏夜出,主要的活动及交尾时间在傍晚和黄昏。发生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完成1代需40天左右。在7月中下旬,即果实糖分转化、迅速膨大期蛀果直至采收,成虫多产卵在果面。
3.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刮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2)4-5月每天剪除被害新梢,并集中烧毁;人工摘除树上的虫果,4-5天收集1次落果,并集中深埋或消灭落果内的幼虫(3)果实套袋,预防效果与套袋期有关,套袋时间越早,防效越好。套袋前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和叶片营养液各1次。(4)药剂防治。3月上中旬,根据天气条件,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以防治越冬幼虫。梨小食心虫卵果率达到1%时,选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