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市农业局对全市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春耕期间开展全市范围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事件,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开展“2014年廊坊市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向农民群众发放了各类涉农法律、法规和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等宣传材料,并组织了8家诚信农资经营企业,将优质农资送到农户手中。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资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农资市场检查为契机,向农民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落实监管责任。成立农资监管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组织到位、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实行农资市场监管定人定岗定责,掌握农资市场的动态情况,并与农资经营户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经营户的责任与义务。全面检查农资经营户,核实经营户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台帐、销售凭证等制度是否认真落实,并对店内农资进行认真排查,严厉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农资。
健全监督管理。针对农药经营企业,从经营场所条件、人员专业素质要求、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诚信规范引导,防止假冒伪劣农药进入流通领域。认真落实“两账一卡”(农药进货台账、销售台账和诚信卡)和质量承诺等管理制度,做到进销货台帐清晰完整、票据齐全。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对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到位的,重点进行整顿和规范。同时公布了廊坊市农资打假举报投诉电话,为打击假劣农资维护广大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障。
加大打假力度。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农机器具及其配件等农资商品质量进行检查,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等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的抽样送检工作,严厉打击五种违法违规行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明、不合格以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的行为,生产、销售无登记证(或推广许可证)、批准文号、品种审定、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农资产品的行为,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伪造、涂改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和有关质量标识的行为。
目前全市出动执法人员97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生产经营企业1350个次,有效的震慑了违法分子,净化了农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