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研究所2015年科研工作总结
2015年作物研究所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科研工作计划。
一、认真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提高,抓好了“一所一精品”、“一所一特色”的落实。
1、从山东引进生姜品种2个,,结合配套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在潘场试验基地进行了小面积(共计0.5亩)试种示范,试种结果小区产量:“山农一号” 公斤/亩,“金昌一号” 公斤/亩,而且肉质细腻,是产量高品质好的生姜品种。
2、从北京,石家庄,山东,唐山,保定等科研院所引进果仁颜色不同(黑、紫、粉、红、白等)、果仁大小不同(大粒、中粒、小粒)、果仁用途不同(鲜食、榨油)花生品种(系)共计23个,在潘场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种植面积共计5亩,初步筛选出适宜我地种植的高产优质花生品种(系)有:唐花11、唐花12、冀花8、2010-815、唐121,紫花11、白花01、红花20。
3、引进冬瓜品种1个,白萝卜品种1个,分别在温室和四季棚室进行示范。由于遭受连续阴霾天气,温室冬瓜死苗严重,影响了产量,四季棚内种植的白萝卜长势正旺。
在引进生姜、花生、冬瓜、白萝卜新品种的同时,我所科技人员奔赴多地,学习引进了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充分消化吸收,运用到我所生姜、花生、冬瓜、白萝卜的种植上,试验示范品种田间(棚室)长势良好,品种特色表现正常,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示范结果。保障了作物研究所一个精品、一个特色品种的落实。
二、抓好在研课题的实施
1、“抗寒、耐旱节水型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是我所2013年承担的市科技局“城郊-都市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今年也是执行该项目的最后一年,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杂交选择和国内外引种试验示范,成功选育、引进适宜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并推广应用,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选育出廊研10、廊研3618新品系参加了省区试;在固安、广阳建立了2个100亩的小麦示范方;制定出廊坊市小麦高产技术规程;成功引进优良小麦品种中麦175并在我市推广。目前,已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待科研处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验收。
2、甘薯
⑴优质、多抗甘薯新品种选育
种植品种材料200余个,实生苗2000余株,复选品系1300余个,目前有苗头的品系有2个。
⑵甘薯细胞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通过多次是试验摸索,目前我们已经获得4个品种的悬浮培养系。正在紧锣密鼓的继代培养,争取尽快进行辐照处理。
⑶高产、优、抗病甘薯新品种“廊研薯6”的中试与示范
分别建立了甘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原种繁育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在我市霸州、固安、安次、永清等甘薯主要种植区域建立示范基地6个,总面积350亩。
3、红小豆新品种选育课题是我所的自立课题,今年引进种植小杂粮品种65个,种植杂交组合等共计112个。
三、抓好与高校及各科研院所的合作
今年我所认真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提高,抓好了“一所一精品”、“一所一特色”的落实,由所长带队多次赴河北农业大学、张家口农科院、唐山农科院、保定农科所等地学习,进一步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思路,通过走出去,我们引进来生姜、花生、小豆等品种(系)及育种材料30多个,对作物研究所今后科研项目的争取,项目的实施以及科研工作的发展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四、积极申报课题、廊坊标准
今年作物所所申报省级课题2项,分别是:花生高产优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高产优质红小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申报廊坊市标准3项,分别是: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分别在南尖塔、万庄、永清进行了示范,示范户对示范结果非常满意,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