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属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产区在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等地。主要栽培模式以露地栽培为主,多数地区选用适宜的品种实行排开播种、分期收获,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发现的紫甘蓝虫害有10多种,主要有小菜蛾、甘蓝蚜等。
一、小菜蛾
为害特点:以幼虫啃食叶片、叶肉为害,残留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透明斑,3-4龄幼虫将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叶片呈网状。
防制方法:物理防治: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生物防治: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可使小菜蛾大量感病死亡;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包括:25%(或30%)灭幼脲1号(或3号)500~1000倍液,华戎一号或50%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使用时应在发生初期进行,并要喷到叶背面或新叶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喷3~5次。
二、甘蓝蚜
形态特征: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有数条不明显的暗绿色横带,两侧各有5个黑点;腹部各节有断续暗带,全体有明显白色蜡粉;触角无感觉圈,无额疣,腹管似有翅膀。
为害特点:喜在叶面光滑、蜡质较多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传播病毒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蚜虫的直接为害。
防治方法:及时处理残株败叶,铲除杂草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出现虫害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⑴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⑵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⑶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⑷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⑸1.3%苦参碱水剂300~500倍液;⑹10%吡丙·吡虫啉悬浮剂1500~2500倍液;对水雾喷,视虫情隔7~10天左右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