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小麦生育后期管理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秋播小麦生育后期管理

    43564 阅读 2013-06-07 发布时间

     

    小麦抽穗到成熟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健时期。此期常有高温、干旱、多雨、干热风等灾害性和病虫危害,导致小麦倒伏、青干、籽粒瘪瘦,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使小麦优质丰产,就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养根护叶,保持根的活力,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干,最大限度地将贮存的养分运转到籽粒中去。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光合器官的完整,达到穗大籽饱,丰产丰收。小麦抽穗~灌浆期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一)适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是整个生育期中需水多的时期,一般日耗水量达1m³/667㎡左右。水分是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的溶酶和载体,通过酶的作用,将所积累的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的糖类和氨基酸转运到籽粒中去,然后再合成淀粉、蛋白质等。研究表明,在小麦抽穗到籽粒形成期(约开花后10天),根系生活力仍然较强,籽粒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迫切。如果此期水分供应不足,会使叶片光合强度下降,严重影响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导致籽粒退化,减少穗粒数。进入灌浆,小麦根系活力逐渐衰老,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变弱,要求较平稳的地温和适宜的土壤水分,此时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这个界限,即使是短时间缺水,也会造成籽粒灌浆提前结束,降低粒重。如果此期受干旱和高温的双重胁迫,对小麦粒重和产量的影响更大。因此,浇好灌浆水,可以满足小麦旺盛蒸腾的需要,平抑地温、调节田间小气候、防御干热风危害,还具有扩充籽粒容积,加快灌浆速度,起到增粒增重,提高品质的作用。浇灌浆水的时间,一般以开花后10~12天为宜。灌水量50 m³/667㎡左右为好,浇水时要避开大风天气,以免倒伏。
    (二)叶面施肥提高粒重
    叶面喷肥可于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进行,主攻品质,增加粒重。抽穗期叶色变淡,旗叶含氮量低于干重3%,叶绿素低于0.5%,呈现出早衰趋势的麦田,开花至灌浆期用1.5%的尿素溶液和0.4%的KH2P04溶液于叶面喷洒1~2次,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黏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同时,可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重。将杀虫剂、杀菌剂与KH2P04(或其他的预防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配施用,可实现“一喷三防”即一次施药可达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的目的,一般可增产10%。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加强病虫测报,选准对路农药,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防治,对保护小麦茎叶免受损害,增加穗重,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小麦抽穗~灌浆期是赤霉病、白粉病、杀锈病、叶锈病等病害交叉感染时期。于小麦扬花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75ml/667㎡和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75g/667㎡左右,加水40~50kg/667㎡进行叶面喷洒,综合防治。病害严重时,间隔7~10天重喷一次。
    当穗蚜的百穗蚜量达50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湿粉60g/667㎡左右,加水40~50kg/667㎡叶面喷洒,间隔10~15天重喷一次。也可用啶虫脒和菊脂类农药进行防治。

          当麦田单行33cm长麦蜘蛛达500头时,可用20%哒螨酮乳油60ml/667㎡左右加水40~50kg/667㎡叶面喷洒。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