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防治
一、防治技术措施:
1、加强人工防治,减少发生基数。在7、8月份人工摘除虫果,集中深埋,切忌堆积在树下。8月在梨树干绑草环,诱幼虫进入越冬,冬季解下草环烧毁。刮除树干粗皮、翘皮及裂缝,清扫枯枝、落叶、杂草,铲除越冬的梨小食心虫幼虫。
2、梨小幼虫多聚集在树干基部3~10 厘米深的土里越冬,冬季浅翻树盘,将在土中越冬的幼虫翻在地表,可有效杀灭越冬幼虫。另外,规划果园时,尽量不要桃、梨混栽或相邻。
二、梨小食心虫形态特征
梨小食心虫成虫体长4~6毫米,翅展10~12毫米,体色为暗褐色,翅上密布白色鳞片。卵扁椭圆形,直径0.5~0.8毫米,初产的卵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6~8毫米,淡红至桃红色,腹部橙黄色,头褐色,幼虫受惊较活跃。茧丝质白色,长6~7毫米,长椭圆形。
三、梨小食心虫发生原因:
⑴气候条件适宜。近几年,由于受暖冬气候影响,食心虫越冬基数大;⑵由于一家一户的果园种植管理模式,对梨小食心虫很难做到及时统一的防治,造成危害连年加重;⑶由于果农盲目打药,不但增加了开支,还杀死了大量天敌,打破了果园内生态平衡,造成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⑷由于梨小食心虫有转移寄住的习性,因此在桃、梨混栽的果园危害比较严重。
四、梨小食心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1、利用三角板型诱捕器内置梨小食心虫专用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布设密度3-6个诱捕器/亩,及时去除粘结在粘板上的死虫。
2、在人工剪虫梢、摘虫果集中深埋或销毁,控制第二代成虫的群虫转迁,为后期保果奠定基础。
3、果园内悬挂佳多牌杀虫灯进行诱杀,结合挂1~2粒性诱剂诱杀雄成虫,效果更好。悬挂高度以杀虫灯底部略高于树冠顶部为宜。
五、药剂防治
⑴1500~2500倍液20%甲维盐ME;⑵1500倍液毒死蜱48%EC;⑶2000倍液氯虫苯甲酰胺10%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