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机肥投入太少和未腐熟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有机肥投入应达到“斤果斤肥”或者更高,但在当今化肥价格偏高的情况下,要想高产出,最好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投入量,由于圈肥量小,现在大家用的有机肥大多是鸡粪,如果不经过腐熟直接施入土壤,各种土传病害会随之进入果园引发或者加重某些病害;另外会出现烧根现象。如果连续3年使用这样的肥料,该果园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失去生产能力。
2. 氮肥施用量过大
整个生育期,一般桃园亩投入纯氮20公斤、苹果园25公斤、梨园25~35公斤即可满足生产需要。如果施氮肥过多会引发其它问题:一是加重果树病害发生;二是使果实着色差,耐贮性、口味、品质下降;三是降低钙元素的吸收,疙瘩梨就是因此形成的;四是影响硼元素的吸收,导致缩果病产生;五是阻碍花芽分化,使产量降低。如此连续几年,大小年现象就发生了。
3. 磷肥施用量过大
果树施用10~20公斤的磷肥即可满足需求,应根据自己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掌握磷肥施入量。含磷过高,磷与土壤中的铁元素形成磷酸铁不溶于水,不能再吸收利用,导致果树缺铁,出现黄叶病。
4. 钾肥施用不平衡
对钾肥的作用认识清楚的农民朋友,施用往往过多,而认识不清楚的施用又过少。果农应根据自己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掌握钾肥施入量。土壤缺钾影响果树氮元素的吸收,产生黄叶,降低叶片光合产物形成,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5. 施肥时间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施肥分三个时期,包括春季、果树膨大期、秋季施肥。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果农春季施肥,而秋季不施肥。大量实验数据证明,秋季施肥好处很多。秋季采果后,应该马上浇水、施肥,另外应喷些叶面肥,保持叶片更长时间的活力,增强光合作用,以储备更多的光合物质。
果实膨大期同样也是施肥关键时期。一般果农于此时大量施入尿素,这并没错,但有一点,此时同样是花芽分化期,大量氮肥施入会影响其正常进行,应适当增加磷、钾肥。这样不仅有利于果实生长、花芽分化避免大小年产生,还会提高果实的品质,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