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技术是根据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以及菜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根据蔬菜的营养生理特点确定施肥期。蔬菜苗期需要养分不多,在旺盛生长和产品形成期需要养分较多。有机肥和磷肥一般在蔬菜播种和定植前做基础,速效氮钾肥可在蔬菜生育中期做追肥。追肥的次数可根据蔬菜生育期长短确定,生育期短的蔬菜可在生长中期追1~2次肥,生长期长的蔬菜可在养分需求较多的时间追3~4次肥。一般每15~20天追1~2次肥,根据不同蔬菜和不同肥料确定施肥方法。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应集中施用,条施或穴施。氮、钾肥一般是开沟条施或穴施,生育后期也可随水追施。
1.增施有机肥料 最好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可大大增强土壤的养分缓冲能力,防止盐类积聚,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2.推广施肥的科学监测 用电导仪(也常写作EC计,所测得数据为EC值)监测土壤溶液浓度。超过一定的EC值蔬菜就要发生生育障碍,如发现接近临界值时就停止施肥,适当浇水。
3.加深土壤的耕翻 由于保护地土壤的盐类积聚呈表聚型,在蔬菜收获后,进行深翻,把富含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减轻盐害。
4.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夏熟菜收获结束后,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10天不盖膜,日晒雨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很有效;或者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漫灌,地面盖膜使水温升高,不仅可以洗盐,而且可以杀灭病菌,有利于下茬蔬菜的高产稳产。
5.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用化肥作基肥时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最好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于地面,然后耕翻。追肥一般很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肥量,宁可增加追肥次数,以满足蔬菜对养分的需求,不可一次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
6.大力提倡根外追肥 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养分,叶片和嫩茎也能直接从喷洒在其表面的溶液中吸收养分。在保护地栽培中,由于根外追肥不会给土壤“添麻烦”,故应大力提倡。尿素和过磷酸钙以及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作为根外追肥都是适宜的。
7.地面覆盖 进行地面覆盖,对于抑制地表积盐有明显作用。
8. 根据蔬菜生长快、根系弱、产量高等特点,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不仅能为蔬菜提供多种营养元素,且随着有机肥的分解,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不同蔬菜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技术与方法。
1、叶菜类:叶菜类主要有白菜、青菜、菠菜、苋菜等。叶菜类追肥以氮肥为主,但生长盛期在施用氮肥的同时,还需增施磷、钾肥。如栽培大白菜,开始进入莲座期和包心前的两次施肥是丰产的关键。若全生育期氮肥供应不足,则植株矮小,组织粗硬,春季栽培的叶菜还易早期抽薹;若结球类叶菜后期磷、钾肥不足,往往不易结球。
2、果菜类:果菜类包括瓜类、茄果类和豆类,食用部分都是生殖器官。一般幼苗需氮肥量较多,但过多施用氮肥易引起徒长,反而延长开花结果,导致落花落果;进入生殖生长期,需磷肥量剧增,需氮肥量略减,因此要增施磷、钾肥,节制氮肥用量。黄瓜坐瓜后,应重施肥,每结一批瓜需补充一次肥水。
3、根菜类:根菜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等,食用部分是肉质根。根菜类生长前期要多施氮肥,促使形成肥大的绿叶;生长中后期(肉质根生长期)要多施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促进叶的同化物质运输到根中,以便形成强大的肉质根。如果在根菜生长后期氮肥过多而钾肥不足,易使地上部分徒长,根茎细小,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设施栽培的蔬菜宜多施用有机肥。因为大棚等保护地蔬菜,比露地蔬菜单位面积施肥量大得多,且因无雨水淋失,致使剩余的肥料大部分残留于土壤中,使土壤溶液养分浓度过高,妨碍根系吸收养分,所以在保护地栽培蔬菜,应充分考虑前茬肥料的后效,多施有机肥,适当少施化肥,避免因盐类积聚而使后茬蔬菜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