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芫菁虫的防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大豆芫菁虫的防治

    64108 阅读 2013-08-29 发布时间

     大豆芫菁虫的防治

     

    形态特征:中国豆芫菁:成虫体和足黑色,头红色,背黑色短毛,各腹节后缘有一条由白毛组成的宽横纹;触角黑色,基部4节部分红色。雄虫前足腿节端半部腹面和胫节腹面密布金黄色毛,第一跗节基部细棒状,端腹部面向下展宽呈斧状,雌虫的端部则不明显展宽。卵椭圆形,黄白色,表面光滑。

    危害特点:以成虫为害寄主叶片,尤喜食幼嫩部位。将叶片咬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吃光,只剩网状叶脉。也为害嫩茎及花瓣,有的还吃豆粒,使不能结实,对产量影响较大。

    发生规律:第一代成虫于8月中旬左右出现,为害大豆,成虫白天活动,尤以中午最盛,群居为害,喜食嫩叶、心叶和花。成虫遇惊后常迅速逃避落地藏匿,并从腿节末端分泌含芫菁素的黄色液体,触及皮肤可导致红肿起泡。孵化的幼虫从土穴内爬出,行动敏捷,分散寻找蝗虫卵及土蜂巢内幼虫为食,如未遇食,10天内即死亡,以4龄幼虫食量最大,5-6龄不需取食。春季越冬幼虫蜕皮发育成6龄幼虫,再发育化蛹。

    防治方法:冬季深翻土地,能使越冬伪蛹暴露在土面,被冬死或被天敌吃掉,减少第2年虫源发生基数。成虫有群集为害习性,可于清晨用网捕成虫,集中消灭。在成虫始盛期,可用以下药物均匀喷雾:⑴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⑵25%功夫乳油1500倍液;⑶20%三唑磷乳油1500倍液。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