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又叫小白蛾,白蝇。属同翅目,粉虱科。
各生育期的形态特征:成虫 体淡黄色,双翅白色,表面覆白色蜡粉。卵:长卵圆形,基部有柄,掩在植物组织内。若虫:体呈椭圆形,扁平,淡黄色,足和触角退化。蛹: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中央略高,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发生规律: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代,寄主广泛,危害极大,已知为害200余种植物。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产卵;每头雌虫平均产卵124~324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卵散产于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先在叶背爬行活动数小时,找到适宜的取食场所后便固定在叶背面吸汁危害。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是温室蔬菜、花卉等的重要害虫。
为害症状:白粉虱群集在叶背,吸食植物汁液,白粉虱分泌的蜜露也附着在植物表面,使叶片等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植株长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可引起煤污病的发生,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此外,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
防治技术:1.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与西红柿、黄瓜、茄子、西瓜、甜瓜、西葫芦、菜豆等喜食蔬菜轮作。2.清洁田园:在开始耕作之间的土壤,彻底清除前茬蔬菜残枝老叶和杂草,并及时翻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减少害虫孵化繁殖场所,也就即时切断了春季虫害向露地发展的来源。温室中通风口3~4月份之间需增设尼龙纱网,防外源虫飞入。3.为害初期可进行粘虫板诱杀、人工释放利蚜小蜂、叶面喷施杀虫及烟剂量熏棚等级方法,但要注意虫口密度及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