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冬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54080 阅读 2013-09-26 发布时间

                 一年一度的小麦播种即将到来。俗话说: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7份种、3份管。什么样的麦苗是壮苗?怎么样种好、管好?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壮苗标准

      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冬前单株平均能发生23个分蘖,45条次生根,主茎能长出6-7片叶(包括心叶)。

    二、技术措施

    (一)严把品种选择关,为冬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选用优良品种是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增产措施。依据当地气候、栽培、生物三大因素选择适宜对路品种,对获得小麦稳产、高产、增产增收至关重要。针对我市气候因素,应选冬性、茎秆偏矮、粗壮、挺实、弹性强、抗倒伏能力强、抗干热风的高产、优质冬小麦品种。我市冬小麦的主栽品种有轮选987、京冬12、京冬17、京冬8号、京9843、京9428、中麦175等。              

    (二)严把播前整地关,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整地要做到:深、细、透、实、平。近两年未进行深耕和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机耕深度以2027厘米为宜;近两年已经深耕的地块,机耕深度以深度1620厘米为宜。深耕后,要进行旋耕、耙磨,破碎坷垃,塌实土壤。要求耕透、耙透。做到不漏耕、不漏耙。同时,搞好土地平整,做到地面平坦,保证浇水均匀,用水经济,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三)严把种子处理关,防治病虫害

    1、精选种子。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纯度不低于9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4%2、做好发芽试验。依据发芽率确定播种量。3、晒种。播前晒种23天,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势,减少病害。4、药剂拌种。随着农机跨区作业和种子的调运,病、虫、草害有扩大蔓延的趋势。特别是土传、种传病害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如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等。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时有发生。预防这些病虫害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1)全蚀病: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兑水2公斤,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2)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用20%三唑酮乳油200毫升,兑水45公斤,拌麦种100公斤;或用2.5%适乐时(咯菌腈)有效成分3.755克,兑水2公斤,拌麦种100公斤,堆闷3小时。(3)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采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兑水45公斤,拌麦种100公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在病害和地下害虫混合发生区,要注意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应先拌杀虫剂,临播前再拌杀菌剂。

    (四)严把播种质量关,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1、适期播种。小麦适期播种,确保冬前有足够的积温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基础。我市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28日至107日。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玉米播种较晚,夏秋温度偏低,夏播玉米成熟期将会较正常年份推迟。因此,要在玉米适当晚收的基础上,积极发动群众争时抢时收种,做到熟一块,腾一块,耕一块,播一块,减少农耗,确保适期播种,尽量减少晚播麦。

    2、适量播种。适量播种是实现合理密植,打造小麦适宜群体,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在市冬小麦生产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茎秆细弱、小穗多、倒伏率高、产量不稳。因此,今秋种麦强调适量播种,普及播期播量相配套技术,合理密植。具体的基本苗为:926日~30日播种,基本苗2025万;1015日播种,基本苗2535万。106日以后晚播麦,每晚播一天增加0.5公斤播种量,最多不超过22公斤,防止密度过大倒伏。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可增加5%8%的播种量。在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根据品种特性及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净度情况来确定播种量。

    3、足墒播种。墒情不足地块提倡在播前造墒,播前未造墒、底墒不足的地块播后要及时浇好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

    4、适深播种。机播时,特别意解决播种深浅不一、过深或过浅等问题。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苗子弱;播种过浅,小麦易受旱灾和冻害。俗话说:“半寸死,一寸活,七分八分受折磨。”冬小麦适宜播深为35厘米。

    (五)严把配方施肥关,为冬小麦高产提供保证

    实践证明,要想小麦高产,配方施肥至关重要。我市冬小麦底肥施用应遵循“稳氮、增磷、足钾、补微”的原则。亩产400500公斤的麦田,底施纯氮57公斤,纯磷79公斤,纯钾57公斤。如果使用氮、磷、钾有效含量均为15%复合肥一般亩底施4050公斤。同时,每亩底施12公斤硫酸锌和1公斤硼砂或200克优力硼锌,具体方法是拌细土10公斤,在耕地前均匀撒施在地里。

    (六)严把播后镇压关,提高出苗率和麦苗抗御寒旱能力

    播后镇压可以有效地碾碎坷拉、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度,提高出苗率,既抗旱又抗寒,减轻干旱和冻害的影响。要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

    (七)严把播后查苗补苗关,确保群体适宜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深入田间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现象,要尽快补种,确保冬小麦群体适宜,减轻因缺苗对产量的影响。

    (八)严把冬前田间管理关,育壮苗保越冬

    1、因地因墒浇好冬前水。对于趁墒或抢墒播种的麦田,根据播后降水情况适时浇灌“蒙头水”,确保出全苗。封冻水可以起到小麦安全越冬和争取翌年春季管理主动的作用,在小麦停止生长后,大约11月底至12月初“昼冻夜消”时,要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2、因地因苗进行促控管理。对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冬前可以采取机械化镇压措施。对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可在3叶期浇“断乳”水,结合浇水补施适量的“断乳”肥,促苗转壮;也可以在浇封冻水时追施腊肥,冬肥春用,促麦苗春季早发快长。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