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耕整地
1.1选地。马铃薯应选择土壤疏松,含有机质多的沙壤土,其有效土层 40cm以上,耕层深度2Ocm以上,有机质含量 >1%,并有灌溉条件,无涝的中上等地,前茬以禾谷类作物为好,避免与茄科、块根、块茎类作物连作。
1.2 精细整地。前作收获后,及时耕翻,深耕20~ 25cm,耕后耙耱保墒,及时平整土地起埂,封冻前冬灌,亩灌水量60~100m。早春顶凌耙耱保墒,使0~20cm土层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0%以上。耕层上虚下实,无大坷垃。地下害虫严重地区,要进行土壤消毒,播前结合耙地喷洒2%辛硫磷粉1.5~2.5kg/亩。
2选用良种和脱毒种薯
选用适应性强,高产、稳产、质优的优良品种并应用脱毒种薯。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高产型品种:紫花白、底西瑞、台湾红皮、巴拉卡;早熟型品种:费乌瑞它、金冠、郑薯6号;油炸型品种:大西洋、内薯3号、斯诺登、夏普地、尤金;高淀粉型品种:内薯7号、晋薯 7号、陇薯3号、高原7号。
3播种
3.1精选种薯。精选具本品种特征,表皮光滑、柔软、皮色鲜艳,无病虫,无冻伤的地段茎,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
3.2 种薯处理
3.2.1催芽。播种前20~25d,将种薯放在室温l0℃~l 8℃的散 光下催芽,以便形成壮芽。块茎堆放厚度以2~3层为宜,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均匀见光,待幼芽长到0.5~lcm时,白芽变成绿芽,即可切块播种。
3.2.2种薯切块。切块要采取自薯顶至脐部纵切法或从脐部开始,按芽眼顺序螺旋向顶部斜切;切块大小要适当,一般以切成2O~30g为宜,薯块有1~2个芽眼;切刀要用75%酒精或30%来苏尔浸润10min消毒,以防传病。
3.2.3种薯药剂处理。可用40%福尔马林在催芽前喷洒种薯堆或浸种5min后,用薄膜覆盖闷蒸2h,再通风晾干,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3.3 适期播种。当5~10cm土层稳定在8℃~lO℃,田间持水量 60%~70%,适时播种。播深7~8cm,播后及时覆土耱平,使土、种密接,确保播种质量。
4合理密植
早熟品种密度4500~5000株/亩,晚熟品种4500株/亩。如等行距种植时,行距50cm;宽窄行种植时,宽行60 cm、窄行40cm。株距依据密度确定。
5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5.1.1查苗补苗。在缺苗附近的垄上找出一穴多茎的植株,将其个别茎苗带土移栽。干旱时应浇水移栽。拔除退化及带病植株。
5.1.2中耕除草。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在苗期中耕l~2次。
5.1.3防治病虫害。每亩喷20/0甲铵磷粉1.5 ~2 k g,可防治二十八星瓢虫、蛴螬、蝼蛄等害虫危害。
5.2块茎形成期管理
5.2.1马铃薯开花期。追施结薯肥,并结合浇水。
5.2.2每亩喷洒1400倍乐果溶液40,防治蚜虫。每亩用功夫、来福灵15~2Oml兑水40kg喷洒可防治草地螟、斑蟊等害虫。
5.2.3中耕培土,促进块茎的形成。
5.3 块茎增长期管理
5.3.1叶面喷肥。该期可采用叶面喷施0.5%的磷酸二氢2次,每次间隔7d,可防止叶片早衰。此外,应叶面喷施O.7%的硼(B)溶液和1%的铜溶液,利于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和增产。
5.3.2徒长压蔓。如此时生长过旺时,要进行压蔓,把茎蔓向左右分开压弯;或喷0.1%的矮壮素,防止茎叶徒长。
5.3.3培土。封垄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如此时遇干旱,按每亩30立方米,灌水定额浇水。
5.3.4防治病虫害
5.3.4.1 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的时节,开花期前后大量发生,用高效、低毒、内吸新型广谱杀菌剂、瑞毒铜60%可湿性粉700倍液喷雾,效果最佳;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每10d左右喷1次,喷2~3次。
5.3.4.2 二十八星瓢虫。用50%的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杀,或用1000倍乐果溶液喷杀,发现成虫即开始喷药,每10d喷药1次,连续3次可完全控制;每亩用除虫精粉1.5~2 kg喷洒可防治瓢虫、草地螟:蚜虫防治,可用毙蚜灵喷施。
5.4淀粉积累期管理
5.4.1酌情灌水。当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可按亩30立方米灌水定额浇水,促进淀粉积累,增加块茎重,提高产量。
5.4.2根外追肥,防衰保叶。马铃薯茎叶开始衰老时,每亩用lkg尿素和0.15kg磷酸二氢钾兑水40kg,选无雨天下午进行叶面喷洒。如遇大雨,田间积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涝,以防烂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