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韭菜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119851 阅读 2013-11-25 发布时间

     

    重金属是密度大于5.0g/cm3的一组金属元素,其中包括镉(Cd)、汞(Hg)、铅(Pb)、铝(Al)、银(Ag)、锡(Sn)等约40多种金属元素。蔬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是今后卫生检测的重要指标,也是生产无公害蔬菜所必须防治的主要对象。
    、韭菜重金属来源: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包括采矿、冶炼、金属加工、化工、废电池处理、电子、制革和染料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及汽车尾气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等,及生产者直接用城市工业废水进行农田灌溉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带入土壤中。使用污水或污泥作肥料会使其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从而阻碍作物生长,减少作物产量。不合理的基地选址也会给韭菜产品造成重金属污染,包括基地的空气质量、基地土壤状况、灌溉水的卫生状况、周边的其他因素等。经实地调查测定公路两旁的土壤和植被含重金属量与交通量成正相关关系,与公路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经调查研究表明汽车尾气中70%的铅会沉降于公路两侧的土壤中,公路两侧表层土壤10cm内铅浓度的增高和汽车流量密切相关,铅积累在公路两侧8~50米距离内,而下风位置又比上风位置积累得多。
    韭菜叶片中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其中铅元素超标是韭菜重金属危害的主要内容。笔者考证后发现,廊坊韭菜产品中铅超标主要来源有2个,其一是不洁灌溉水,其二是汽车尾气。根据我们在廊坊市部分辖区内实地调查的有关情况,整个过程中共采集了18处韭菜生产田的样品,包括:采用地下水灌溉的韭菜生产田,灌溉城市污水的韭菜生产田,分别距省级干线公路(省道)1km、2 km、5 km、10 km的韭菜生产田,调查时同一地点采用相同方法取样,在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实验室统一检验,结果发现;1、常年采用地下水灌溉的 韭菜铅含量普遍较低,而城市近郊区采用城市污水灌溉的韭菜铅含量普遍较高,其中地处南尖塔村的韭菜由于浇灌污水次数较多,其铅含量在所调查的6块韭菜田中最高,说明韭菜中铅含量多少与灌溉水的质量和数量有着较大的关联度,因此生产中应禁止采用城市生活污水浇灌生产期较短的韭菜。2、据干线公路越近,韭菜中所含的铅元素数量越多,反之,据干线公路越远,韭菜中所含的铅元素数量就越少,其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是否与大流量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因燃烧汽油、柴油产生尾气危害有关,还不能下结论,但此结果却提醒我们在选择韭菜产地时宜尽量避开公路。
    、面对重金属的诸多来源,韭菜生产上应采取如下的应对措施: 
    1、翻耕、客土与换土 翻耕是把污染重的表层翻至下层,而把污染轻的下层翻为表层。客土是指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净土。换土则是先将受污染的表土挖走,然后再填入同等厚度的新土。通常以处理30cm深的土层为宜。这三种方法以换土效果最好,但采用换土措施会带来如何处置被挖掘的受污染土壤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由于这类物理措施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通常它们只用于污染较重的土壤。
    2、水洗和淋溶 水洗法是采用清水灌溉稀释或洗去重金属离子,使重金属离子或迁移至较深土层中,以减少表土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或者将含重金属离子的水排出田外。淋溶法是用试剂和土壤中的重金属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络合物,从提取液中回收重金属,并循环利用提取液的技术。
    3、施用土壤改良剂 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施用石灰性物质,如氢氧化钙、碳酸钙、硅酸钙等来提高土壤pH,可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活性。盆栽试验表明,在高污染背景条件下,添加石灰、腐殖酸、硫化钠都能够抑制土壤Hg、Cd进入蔬菜,而选用腐殖酸既能增产,又能降低蔬菜Hg、Cd含量。试验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可明显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

         4、加强对未污染菜田的重金属污染预防工作,严禁用工业废水等污水灌溉菜田,防止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对菜田土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对重金属净化能力;充分利用作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选择吸收作用,实施科学轮作,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新建韭菜产区,应选择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区域,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非葱蒜类蔬菜地块建设。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