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番茄烂果的原因及防治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夏季番茄烂果的原因及防治

    39876 阅读 2013-12-27 发布时间

     

    夏季,炎热多雨,利于害虫繁殖和病害传播,番茄烂果现象也比较严重,打药效果不明显。多数情况下,番茄烂果是由生理性病害和病虫害所致。
    一、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番茄光呼吸作用产生各种有机酸,其中草酸能引起中毒而发病。在番茄植株体内钙充足时,草酸被钙中和,形成草酸钙,可避免草酸危害,缺钙时则易发生“脐腐病”,造成烂果。
    夏季,番茄进入大量结果期,外界气温明显增高,由于叶片蒸腾量大,使本应输送到果实的水分被叶夺取,叶细胞的渗透压高于果实细胞的渗透压,叶甚至从果实内夺取水分,果实表现大量失水,组织坏死,造成烂果。
    防治措施:(1)改良土壤。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力强的沙壤土栽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沙过多的,应多施有机肥改良其通透性,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2)平衡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料浓度过高,防止烧伤根系。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每亩施过磷酸钙50kg,石灰50kg。有机肥量每亩施3000-5000kg。避免使用单质肥料,追肥时应注意N、P、K肥的配合使用,N、P、K复合肥每亩底施15-20kg。(3)加强水分管理,保证番茄植株水分的均衡供应。
    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一)真菌侵染及防治
    灰葡萄孢菌:该病菌以菌核、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土壤中或地表越冬越夏导致灰霉病,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连日阴雨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原因,该病菌从伤口、衰老的器官和花器侵入,造成烂果。
    霉菌:导致晚疫病,在果实上长出灰绿色水浸状硬板块,边缘不明显,后变深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少量白霉。病菌随风、水、雨水飞溅传播,田间病果、植株清理不彻底,交叉感染健康植株。
    拟茎点霉菌:引起褐纹病,果实被害时,开始产生浅褐色椭圆形稍凹陷病斑,后变黑褐色,造成果实腐烂,高温多湿,扩展迅速。
      防治措施:(1)综合防治。进行无病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尤其是阴天应严格控制灌水。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和深埋。在整枝打叉时,用消毒液洗手,把中心病株拔除,并用生石灰撒穴消毒。(2)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的霉克多可湿性粉剂和60%的杀毒矾800倍液混合使用;50%利霉康可湿性粉剂、50%的疫快净、60%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使用。
    (二)病毒侵染及防治
    病毒病是发生最普遍、危害较重、最难防治的病害。在秋季发病较重,主要症状是卷叶,落蕾落花,果实呈花脸或烂掉。病毒多靠蚜虫传播,在高温干旱时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1)综合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播种时进行浸种消毒;实行2-3年轮作,清洁田园,及时防治蚜虫。(2)药剂防治。可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5%植病灵乳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喷雾,5-7天一次,连喷2-4次。
    (三)害虫危害及防治
    棉铃虫以幼虫蛀食果实,一年发生3-4代,各代都可危害番茄,高温多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生。

        防治措施:主要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幼虫可在其刚孵化二龄前,尚未蛀人果实内时喷药杀虫。常用药剂有20%杀灭菌酯乳油2000-3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