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病主要有三种,即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它们主要危害小麦根茎基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发病可使小麦减产10%~20%,重者减产75%~80%。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好、根腐病等根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所以这一时期做好小麦根部病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1.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椭圆型病斑,并向上发展。返青至拔节期田间病株率达5%时,应立即用药进行防治每亩用20%三唑酮
2. 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小麦全蚀病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小麦出苗后开始发病,形成黑根,返青后病害扩展,抽随后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黑脚”和“白穗”是成株期特有的症状。
对全蚀病高发区,在小麦拔节期可用小麦全蚀净20~25g兑水
3.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枯病等。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僵化,麦苗根茎、根间、茎基部变褐色,主根及部分须根发黄、枯死或次生根不生长,成株后植株矮小,提前早衰,成穗短小而千粒重也低,减产率在8~19%。预防根腐病,可在小麦返青前,选择晴天下午进行镇压,锄划,增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发病地块应及时用药进行防治,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