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生长,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需要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锰、硼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蔬菜优质高产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中量元素症状
中量元素是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次于氮、磷、钾而高于微量元素的营养元素,通常指钙、镁、硫三种元素。
菜农在种植蔬菜时,尤其是番茄、茄子、黄瓜等需钙镁量比较大的蔬菜种类时,经常发生的脐腐病、烂头、黄叶等生理性病害都与中量元素的缺乏有着直接关系。
二、合理施用中量元素
在我市很多地区,尤其是使用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水的硬度较高,水中钙镁元素的含量较高,可一定程度上满足蔬菜对钙镁的需求。但是,仅仅靠浇水补充的钙镁肥,还不足以满足番茄、黄瓜等喜钙蔬菜的需求,还应注意合理施用底肥。
另外,要注意避免肥间拮抗发生。钙肥会与磷肥发生拮抗作用,当土壤中的磷肥施用过量时,就会影响蔬菜根系对钙肥的吸收,从而导致蔬菜表现缺钙;土壤中的镁则与钾肥产生拮抗,尤其是当土壤pH高于8时,土壤中的钙、镁离子容易形成碳酸盐沉淀,成为难以被蔬菜根系吸收的固体。
因此,在底肥施用中,应按照不同蔬菜的需求,合理调配氮、磷、钾、钙、镁这五种营养元素的比例。粪肥等有机肥养分含量全,有机质含量高,有助于改良土壤,提高磷、钙等易被固定的营养元素的活性,故底肥应以粪肥等有机肥为主。然后,根据不同蔬菜对营养需求的不同,搭配不同的化肥。如种植黄瓜,其对钾、钙需求量大,又考虑到底肥中粪肥的营养特点,可以在底肥中补充30-50公斤硫酸钾、1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等,以补充土壤中营养。
钙肥在植株体内的移动性是所有必需元素中最差的,因此除了底肥补充外,还要注意叶面补充,尤其是深冬低温季节,根系活动比较弱,更应该及时叶面补充钙镁肥,提高施用效果。
此外,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元素,生长期合理浇水也是保证钙镁肥供应的重要手段。如番茄结果期干旱时,最容易出现大量脐腐果,而浇水后往往问题就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三、缺乏微量元素症状
蔬菜的生长需要铁、锰、硼、锌、铜、钼、氯等数种微量元素,但因为这些微量元素的用量较少,往往会被菜农忽视。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地区,土壤中的锌、硼、钼等比较缺乏,需要注意补充。番茄、茄子等的小叶病,瓜类、豆类等的花而不实,大都是因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
当蔬菜缺铁时,上部新叶容易表现出缺绿发黄;当蔬菜缺锌时,生长慢、枝条节间缩短,叶子细小畸形,拥挤一起,俗称“小叶病”。
蔬菜缺硼会引起花而不实,影响蔬菜的花芽分化,同时还会使蔬菜的根尖茎尖等生长点停止生长;当蔬菜缺钼时会出现叶脉间失绿,并有坏死斑点,叶片边缘焦枯并向内卷曲,还会影响蔬菜的开花坐果。
四、合理施用微量元素
目前菜农生产上多通过基施硫酸亚铁补充铁肥,但硫酸亚铁容易被空气氧化,转化为不易被蔬菜吸收利用的铁离子,导致补肥后效果不好。尤其是在碱性的土壤中,硫酸亚铁的施用效果很不理想。可采用与有机肥同施的方法改善效果,可随有机肥一同施用即可,铁肥亩用量5千克左右,锌肥亩用量在1~2千克左右。如果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缺铁、缺锌症状,还可通过叶面喷施进行补充,像螯合铁、硫酸锌可以按照2000倍液进行喷施。要注意一点的是,铁元素进入植株体内后移动性差,在植株体内的运转很慢,所以要求喷匀喷细,重点喷洒新叶部位。
对于硼肥,可按亩用硼砂0.5~1千克的量基施,或者在蔬菜长到3片叶以上开始进行花芽分化时喷施,切不可等到植株开花时才施用,在喷施时可用硼砂1000倍液;当第一茬花开放以前,进行第二次喷施硼肥,以促进第二茬花的分化,促进开花坐果。钼肥因为用量很少(亩施量仅几克),所以一般不作为基肥施用,而以叶面喷施为主,可用钼酸铵2000倍喷施。而对于锰、铜、氯三种微量元素,因为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及肥料中的含量较多,已经足够蔬菜生长的需要,所以没有必要再单独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