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腐病
症状:发病初期外叶萎蔫发黄,后整株叶片都萎蔫,拔出病株可见根部有大量褐色坏死斑,发病严重的根部变成黑色腐烂,地上组织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侵染为害。连作时间长,土壤偏酸、地下害虫多、土壤板结,施用未腐熟粪肥,或追肥不当烧根,植株生长衰弱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采用配方实用技术,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货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以采用以下杀菌剂进行防治:
㈠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㈡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液;
㈢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㈣54.5%恶霉福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以上药液均向茎基部喷淋或灌根,视病情隔5~7天1次。
二、软腐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柄和茎基部,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成褐色不规则形稍凹陷斑,发病严重时病部腐烂,并有恶臭味。
发生规律:病原菌随病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借灌溉水及雨水溅射传播为害。长期高温,连续阴雨天多,雨后田间易积水,长势较差,虫害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精细翻耕整地,暴晒土壤,促进病残体分解。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促进植株生长。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病穴撒石灰进行消毒;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
发现病情采用以下杀菌剂进行防治:
⑴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⑵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⑶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⑷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⑸20%喹菌酮水剂1000~1500倍液。以上药物视病情间隔5~7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