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果穗顶部没有籽粒称为秃尖,玉米秃尖一般在2厘米左右,长的可达3厘米。这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一般因秃尖可使玉米减产10%~15%甚至更多,现将造成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第一,与品种有关系,杂交种比农家种秃尖严重,马齿形粒的品种比硬粒的品种秃尖严重。 在购买玉米种子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不秃尖,抗病、抗虫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第二,与肥水有关系,施肥时氮、磷、钾肥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授粉不充分致使玉米秃尖缺粒。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开花前后的田间管理,提供充足的肥水条件,保证雌花分化时养分的供应。施肥方面,要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尤其要防止土壤缺少磷肥与硼肥。当发现有脱肥的现象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或硼肥。在水分供应方面,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防止涝灾和旱灾,在玉米拔节后生殖生长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第三,与气候有关,在玉米孕穗、抽雄授粉期,如果持续高温干旱,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玉米雌雄穗分化,导致雌雄穗发育不协调,花期不遇,造成穗小、粒少、秃尖,严重地块还会导致第一雌穗不能正常授粉结实,从而诱导邻近节位的腋芽继续分化发育成雌穗,甚至形成二级无效穗。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会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或授粉时天气无风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秃尖缺粒。
首先要增施有机肥,其次玉米拔节后加强中耕除草,培土,可保墒,增强抗旱能力,同时可加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玉米的抗逆能力,抵抗不良气候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第三,当授粉受影响时,可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在玉米吐丝期间,每天上午9~10时(待露水干后),用竹竿或拉绳震动雄花,要连续进行授粉2~3次,促使花粉散落,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结实率,避免秃尖。
第四,与密度有关系,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郁蔽,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单株光合能力下降,个体发育不良,从而引起穗小、粒少、秃尖甚至空秆。
应该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生理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减少秃尖的发生。如大穗型或平展型要适当稀植,而中穗型或紧凑型可密些。
第五,与病虫害发生有关系,玉米的各种病害会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蚜虫不仅大量消耗玉米营养,而且分泌物严重污染叶面、雄穗和雌穗花柱,使玉米不能正常授粉结实而引起秃尖甚至空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