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莴苣霜霉病防治方法 -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欢迎访问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官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时技术
  • 长叶莴苣霜霉病防治方法

    35522 阅读 2014-03-11 发布时间

     

    长叶莴苣又称油麦菜,属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在河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栽培模式有露地栽培、大小拱棚栽培、日光温室栽培等。国内发现的长叶莴苣病害有20多种,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中,霜霉病多在春季和秋季发生,以春末和秋季发生最普遍,常造成一定程度为害,病害严重时损失可达20%~40%。
    症状: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最初叶片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有时白霉会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至全叶干枯。
    病原: Bremia lactucae称莴苣盘梗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6根束生,无色,个别有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4~6次二杈对称分枝,主干和分枝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边缘长出3~5根小梗,每一小梗上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至椭圆形,无色,无乳状突起。
    发生规律:病菌在北方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长叶莴苣上,也有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经常大水漫灌、田间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夜间结露时间长或春末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选择土质较好的地块进行栽培;采用高畦、高垄或地膜覆盖栽培,适当稀植,勤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保护地雨水注意防漏。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集中处理。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甲呋酰胺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田间发病较多时要加强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600~1000倍液;57%烯酰•丙森锌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
    以上防治方法均匀喷雾,视病情5~7天喷药1次。
    主办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廊坊市广阳道285号农林科技大厦     电话:0316-2189909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21151号-1     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 13100302000548号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
    扫码关注廊坊农科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