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套药袋的消息曝出后,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很多疑问浮现:苹果为什么要套袋?套药袋又是为了什么?这样的苹果是否安全?
果农给水果套袋,主要基于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防止虫蛀,另一个是为了让水果着色更均匀,卖相更好。因为自然生长的苹果往往是光照的那一面颜色较深,而未接触光照的另一面颜色较浅。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喜欢色泽均匀、卖相更好的苹果。
苹果套袋在我国是一个传统栽培技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苹果套袋了。上世纪60年代,日本研制了双层纸袋,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解决红色苹果的着色问题;第二是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果实套袋之后,生长过程与农药直接接触少,能够减少农药残留;第三是为了防止食心虫。上世纪90年代,我国苹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在现阶段,为了保证苹果健康生长,还没有一项措施,能够代替果实套袋。
事实上,在水果生长过程中被套上袋子的,并不仅仅是苹果。葡萄、桃子、梨、枇杷、香瓜等在生长过程中也常常离不开套袋。
尽管专家指出,这种带着药袋长大的苹果是否有害,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跟踪监测。不过,多名专家一致认为,判断水果是否安全,关键是看其农药残留的量是否超标,是否达到“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从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消耗作物前的时期,即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的时间。各种药剂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以及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等不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在农业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
水稻小麦等安全间隔期多在15至30天,而常见蔬菜水果在7到15天。具体到苹果,如果施了73%克螨特乳油,安全间隔期为30天;使用40%乐果乳油是7天;50%杀螟松乳油是15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是20天;2.5%敌杀死乳油是5天;20%速灭杀丁乳油是14天;20%灭扫利乳油是30天;5%来福灵乳油是21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是7天;50%溴螨酯乳油是21天;使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安全期则长达45天。
真正的有机水果、蔬菜产量很少,而且价格非普通大众能接受,因此市面上大多数蔬菜水果是需要使用农药的。因此,消费者要对农药的使用有正确认识:评价果蔬是否安全的标准不在于有没有用农药,而是农药使用是否规范、残留是否在允许范围。
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超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只要检测残留量低于标准,则可以放心食用。
由于目前现实中使用的农药种类在不断变化,甚至有的进口农药在国内市场原本就不存在,而国家的农药残留标准以及检测机构的仪器和技术则相对落后,检测方法有限,导致有些农药残留未被列入检测项目,或者无法检出。
有关监管职能部门应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所有过程进行备案,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提高检测技术。同时,如果发现有使用违规农药的情况,应该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严加处罚,“要预防,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