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桃树整形修剪问题与对策
桃温室栽培投资大,为追求高产,栽植密度都较大,而温室空间又限制了桃树生长,除定植当年树小有空间外,以后多处于郁闭状态。温室桃生产期间正值冬春季,光照时间短,室内光照条件差(仅为露地光照的70%左右),加之空间密闭,通风不良,易造成白天高温、夜间高湿等不良环境条件,常导致桃虚旺徒长。温室桃生长期较露地延长3 个月,年生长量大,修剪调控作用显得特别重要。整形修剪已成为目前温室桃生产中对产质影响较大、存在问题较多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许多生产者没有考虑温室桃生产的特殊性,生搬硬套露地桃整形修剪方法,增加了管理难度,严重影响了果品质量、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温室桃生长发育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提高温室桃生产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存在问题
1、肓目套用露地桃树形
采用露地桃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或杯状形等树形,密植而不采用适应密植的树形,导致个体和群体结构不良。突出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体矮小,大多数温室桃树高在1.8 米以下,等高平面排列,有效冠层薄,空间浪费大。
(2)干高过低,拖地枝过多,易感染病虫害,施肥、灌水、覆地膜和疏花疏果等作业不便。
(3)主、侧枝和大枝组过多,有效结果枝少。
(4)主枝开角过大,株间交叉严重;结果后下垂枝过多,多数温室桃树结果期间需吊枝,增加劳力投入,并且易导致树形紊乱和局部郁闭。
(5)株间密闭交叉,分不清个体,光照不良。
2、修剪方法不科学
多数生产者只注重休眠期修剪,忽视生长季修剪,不进行日常修剪,无效枝多,树体长期处于恶性结构状态,功能枝叶少,影响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修剪方法单一,生长季摘心为主,多次分枝加剧郁闭,休眠期修剪以短截为主,没能有效调整树形和枝密度。不注重树形维护,无树形意识,导致树形紊乱。采后修剪方法及修剪量不当,以回缩和短截为主,达不到整形和更新目的。或修剪过轻,后期树冠过大超出温室空间;或过重修剪,树冠难以恢复,覆盖率低,影响翌年产量。
二、改进对策
1、树形选择与优化
温室空间有限,要搭设大枝少、小枝多、枝叶功能强的良好树形骨架,充分利用空间,达到高光效、易管理、产量高、品质优、省人工的目的。树形选择应根据温室空间大小、栽培类型、管理水平等条件而定。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以下改进优化:
(1)增加高度,主干高度由20 厘米增加到30 厘米以上,增大枝条与地面间距。树高从南至北随棚面增高而递增,由1.6 米增加到2.5 米,由等高排列改为一面坡式排列,充分利用空间及光照。
(2)抬高角度,主枝开张角度由60 度减小到45 度以下,使树下和行间有足够空间,便于进行施肥、疏花疏果和喷药等生产作业,并可减少结果期间吊枝,节省劳力。
(3)减少分枝级次,温室高密栽培,树冠小,应简化树形结构,不留大枝组,主枝上直接着生中小枝组和各类果枝,减少骨干枝,增加结果部位,提高有效果枝比率。
(4)改变个体树冠形状,由圆形向偏形发展,避免株间交叉,增加通透性。
(5)改变群体形状,温室前低后高,空间大小不同,所选树形应有所区别,温室北部空间大处选择主干形,温室前底脚屋面低矮处选Y 字形两种树形搭配,树体整形排列由平面向坡面转变,树高随采光屋面呈一面坡排列,合理利用空间。整形修剪时不仅考虑个体的树冠构成,同时还必须考虑群体结构合理。
2、适时适度合理修剪
桃生长旺盛,温室又延长桃生长期,加之弱光、多湿、高温条件,树体生长量较露地大得多,修剪显得特别重要。要改过去只注重冬剪忽视夏剪向以夏剪为主以冬剪为辅方向转变。
(1)冬剪(休眠期修剪)
主要是调整树形和花芽量。第一年幼树花芽量少的看花修剪,保花为主,整形为辅。疏密生枝、细弱枝、徒长枝;果枝短截长度按花芽着生部位而定,长果枝、徒长性果枝短截至饱满花芽处,中短果枝一般不剪。第2 年以后花量大的树,适当整形,疏密生枝、细弱枝、过粗枝,一般徒长性果枝、长果枝留20~30 厘米短截,中果枝留15~25 厘米短截,短果枝、单花芽枝不短截。疏过多花束状果枝和细弱单花芽枝。
(2)夏剪(生长季修剪)
①幼果期修剪 对树冠上层旺长枝缩剪,疏萌蘖、密生枝和徒长枝,超过30 厘米的旺梢摘心控制,改善光照,促进幼果发育,提早成熟。对果量大压枝开角过大的采用支、拉、撑、吊等方法提高角度或改变方位,把各类果枝摆布均匀,维持良好的树形,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结果。通过多次修剪,保持个体与群体结构良好,树高、枝量、覆盖率、叶果比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经常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促进果实增糖着色和品质提高。
②采后更新修剪 桃生长旺盛,温室栽培又延长桃年生长期,加大生长量与温室空间受限矛盾突出,采果后应及时更新修剪,以控冠和整形为主要目的,维持适宜树体结构与大小。首先要疏除所有辅养枝,主枝和中心干缩剪1/10~3/10,留单条继续延伸,小枝组缩剪至基部分枝处留1~2 个枝条,或全部疏除,利用骨干枝上萌发的新梢重新培养。对所留枝梢剪留5~15 厘米,修剪量应根据树势、密度、树冠大小、管理水平和上年多效唑残效对树冠恢复影响程度等因素而定。以7 月下旬树冠能恢复到适宜大小、整体密度合理为标准。一般以此次适度修剪,后期继续调整为宜,防止过重修剪树冠难以恢复而影响翌年产量。
③夏秋维形修剪 夏秋要根据树体生长情况,不定期进行多次修剪,及时疏竟争枝、强旺枝、密生枝,保持骨干枝单轴延伸,仅对需培养枝组处和需延伸的骨干枝头新梢留25~35 厘米摘心,防止过多摘心造成树冠郁闭。采用回缩、疏枝、拿枝、拉枝等方法调整树形,维持适宜枝密度、枝粗和枝类比,改善通风透光条件。8 月下旬至9 月中旬进行定枝修剪,疏细弱枝、过密枝、直立旺枝、徒长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