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其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良好的田间管理技术对韭菜产量、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以下为韭菜部分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一)选择适宜的韭菜幼苗。苗龄120天左右,株高20cm左右,根茎粗0.3cm以上,单株叶片≥5片。8月上、中旬期间,选凉爽、无雨天定植。
(二)起苗后,淘汰弱苗、病苗和杂株。将健壮秧苗的根茎对齐,剪去叶尖部分和须根末梢部分,保留10cm长叶片和4~5cm长须根。用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蘸根,待秧苗根系表面的药液晾干后定植,防止将育苗田的害虫带入生产田。
(三)按照事先标示的定植行和定植位置进行栽植。一般3~6株/簇,行距25cm、簇距7~11cm,深度以韭菜秧苗叶鞘露出地面1~2cm为宜。6行1畦,以便田间管理。定植后及时浇一次透水,缓苗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地块6天左右浇一水,缓苗后查苗、补苗,经常保持土壤为间湿间干状态,晴天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夏秋季节大雨过后,注意排除田间积水,11月下旬~12月中旬期间,选“昼化夜冻”时,浇足冻水,水量宜大不宜小。
(四)收割。定植当年不收割,以促进养分的积累,培育健壮的植株群体,为翌年优质高产奠定基础。对秋后少量出现的韭菜花薹,要及时摘除。第2年一般收割5~6次,夏季可按需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