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拱棚搭建 在林间搭建长度不大于50m、宽1.5m小拱棚,拱棚内布设6条相隔25cm、距离地面30cm铅丝作为出菇床,配套微喷供水系统,包括机井、水泵、管道系统等辅助设备。 2.春季管理 春季一般于4月中下旬,,当菌棒菌丝全部长满,将菌棒交叉斜靠于床架的铅丝上养菌和转色,每延米摆放35-40个菌棒为宜。 养菌完毕,每个菌棒均匀打孔30-50个孔,孔深0.5cm左右,进行菌棒转色。 3.夏季管理 转色完成后的菌棒,经注水刺激即可出菇。具体做法是:用注水器给菌棒注水,使菌棒单重恢复到约为1.6kg左右。一般注水后3-5天菌棒便出现菇蕾,再过4-5天,当菇体达到七成熟,菌盖的菌褶出现量达到菌盖量一半时采摘。采摘需上、下午各一次,以防香菇开伞,影响质量。一般可持续采摘7天左右,然后养菌20天,再注水等待下一潮菇出现。

此时小拱棚的塑料膜白天掀起,夜间放下,利用微喷系统及时喷水降温、增湿,创造一个最高温度在33℃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的出菇环境。一般每天喷3-4次水,中午温度高时应增加喷水次数。遇到阴雨天气,放下塑料膜以防雨水冲刷菌棒,影响出菇品质。 7月中下旬,由于天气闷热潮湿,极易发生绿霉感染。此时要控制喷水量,适当给予干处理。如遇连续阴雨,及时用克霉灵喷洒,即可有效消除杂菌影响。

